2022年10月8日,学校突发新冠疫情。疫情面前,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扛起责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周密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
初心不改 责任担当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面对疫情,根据党委部署,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同志担任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薛红同志、周文德同志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邓琼同志担任组织委员,陈茁同志担任宣传委员,罗杰同志担任纪检委员。
邹渝对临时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带领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党员干部一起,扛起责任,深入抗疫第一线,合理有序安排好师生的教学和生活,了解关心师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全心全意为其排忧解难。疫情期间,临时党支部做到了“思想不临时、工作不临时,作用发挥不临时”,迅速凝聚起学院全体师生的力量,形成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良好氛围。


一声令下 迎难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学院学工队伍、行政队伍、教师队伍提高政治站位,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一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竭尽所能确保同学们的一日三餐。疫情之初,学院负责为校内最高点松苑21舍和松苑22舍送餐,居住的学生人数多,搬运难度大。但是学院教职工们克服困难、众志成城,准时、保量地将盒饭分发到学生手中。
按照疫情处置工作安排,校外辅导员“逆行”回校,两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其他辅导员老师入住办公室,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及时帮助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需求,学生一直以来情绪稳定,各项工作安排有序。张晶老师一直以来担任送餐工作主力,积极组织协调,满怀热情地超负荷工作。送餐工作结束后他积极加入学校志愿者队伍,负责核酸检测方面的工作。疫情以来,学院学工队伍、行政队伍没有休息过一天。



齐心协力 共克时艰
面对困难,德语学院、翻译学院、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及时伸出援手,在完成各自学院的工作后,积极赶来支援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的抗疫工作。学院也及时发出征集第二批志愿者的号召,组织校内居住的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人手、车辆等方面支援志愿者队伍。老师们立刻行动起来,积极主动联系,要求支援抗疫一线。居住在校外的老师段文华、吴锋文、刘云春等老师表示可以随时回到学校支援志愿者力量,只进不出,在所不惜。学院在缺少保障物资需校外老师提供支持时,他们主动承担了采买物资及运送到学校的任务。
学科带头人曹保平、晏红老师,教研室主任申红义老师,主动开私家车提供支持,承担搬运送餐任务。康清莲、何雁两位临近退休的女教授强烈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搬运送餐,她们表示,虽然年龄大,但她们没有什么负担,没什么事情牵绊,随时可以提供支援。王琥老师主动加入,并不顾休息,连续几天投身紧张的志愿工作中。张红波、何婧雅夫妻俩顾不上照顾自己的2个孩子,双双投身抗疫一线。王晓萌、徐劲松等老师,随时待命,积极投入工作。朱英姿、杨梅、王薇、段丽惠等老师,表示自己手臂虽细,但依然可以爆发合力,纷纷前来支援送餐。他们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跑上跑下忙碌的身影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学院的学生党员、干部也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多名学生参加学校的学生志愿者小组,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和指挥,在疫情中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德树人 传道授业
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线下上课,但停课不停学,学院积极安排教学相关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读书学习,并积极做好学生疫情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舒缓同学们心理压力,强化同学们的读书学习,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线上学习活动,做到“两兼顾、三结合”:各类学习活动兼顾校内校外学生、国际国内学生;做到不同学科专业结合、校内外专家结合、老中青专家结合,截止目前学院已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7场,师生见面会30余场。时间上大致均匀分布,每天都安排了相应学习内容;形式上,课堂教学、讲座、讨论会各种形式相得益彰;内容上,探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学习方法、科学普及等内容多种多样;各类教研活动安排涵盖了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同层次,做到了学习全覆盖。
临时管控以来,同学们并没有因为疫情虚度时光,而是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我,在宿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奋笔疾书,在与惰性的对抗中磨炼心智。在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下,同学们求学路上追求梦想的样子依然在闪闪发光。
下一步,学院将组织开展正常线上教学,承办好语合中心“一带一路”本土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开班仪式,做好国际学生(研究生)网上师生见面会等相关工作。


一场疫情,也是一次考验。在艰巨的考验面前,学院提高站位、勇于担责,学院师生积极踊跃、甘于奉献,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温情故事。当前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铺开,教学、科研、抗疫、管理,中文学院师生员工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共克时艰,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静待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
图/文:中国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