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第十三届西方语言哲学夏日书院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书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150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盛会。
我校副校长董洪川教授、语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西语言哲学专委会会长王寅教授、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刘玉梅教授、常务理事赵永峰教授、《英语研究》郭建辉教授、王天翼副教授等以及若干硕士研究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宏俊教授主持,副校长薛徽致辞,表达了对学会以及所有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副校长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赞扬了夏日书院的举办适应新形势新世纪的学术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而后王寅会长对承办方表示了感谢,并从西方哲学四个转向的简表出发,高屋建瓴,探讨了当今时代学术发展的主流形式。本次特别邀请了《英语研究》编辑部、《外语学刊》编辑部、《外语教学》编辑部、《中国外语》编辑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和平教授作为出版社代表进行了发言,并对本次夏日书院的举办表示祝贺。
开幕式之后,夏日书院在上午及下午时段分别进行了15场专家讲座,并在晚上进行了一场沙龙讨论学习。
我校王寅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体认语言学为语言哲学之延续”,王教授首先从术语的模糊性、体认的全面性、体认的基础性、体认的前卫性、语哲的延续性、体认一元性、语/哲共生性、体认之我思、体认的体系性、体认的应用性等十个角度论述了为何要将认知语言学修补为体认语言学。其次,从学理、方法、时间、语言学史、哲学、内容、多元互动等七个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清晰的逻辑论述了体认语言学为语言哲学之延续。最后王寅教授总结到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方法统一、有解释力。我校刘玉梅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德里达增补逻辑及其语言实现”,刘教授对自身的研究进行了总括的概述:第一是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她指出,德里达对于“增补逻辑”的研究本质上使用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即从语言入,哲学出;第二是关于自身的研究思路,应从重点考察德里达对“增补”一词所进行的语言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其是如何发展为结构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解构策略并逐渐建立起德式“增补逻辑”,最终实现瓦解西方哲学中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论以及二元对立逻辑等概念。
大会主题发言的专家还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钱冠连先生,钱先生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七个语哲关键词词群,分别为“linguisticturn”、“semantic ascent”、“analysis”、“analytic philosophy”、“philosophy oflanguage”、“linguistic philosophy”、“is”。这七个语哲词群的学习奠定了语言哲学的基本学习理念,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霍永寿教授作了题为“Austin的日常语言哲学:文本解读与概念阐释”的讲座,霍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解,分别为“哲学的问题”,“日常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结论”;重庆大学的黄斌教授,讲座题目为“摩尔的语言哲学研究”,黄教授向学员们详细讲述了摩尔关于语言哲学的看法,并就此与学员们就此展开了探讨;大连理工大学洪晓楠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洪教授的报告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第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谱系”;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第四,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林允清教授,讲座题目为“Wittgensteinon Understanding as a Mental State”,首先,林教授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元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主要是从语法分析入手来化解哲学问题、消除哲学困惑;东北师范大学的成晓光教授,讲座的题目为“Sellarsand His Theory of Mind”。成教授从西方哲学的四个转向出发,总结出了三个观点,即研究哲学需强调历时的观点(从历时角度研究哲学);重视家谱关系,梳理哲学发展脉络;从哲学研究对象出发,可以把哲学的第四个转向定位为心智哲学研究;江南大学包通法教授讲座题目为“《道德经》哲思构式与体系”。首先,概述—《道德经》哲思构式与思想体系,包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道德经》的历史地位,版本溯源及“道”的原始涵义及其演绎,提出“德”是“道”内涵的外延和社会践行;苏州大学的王瑞东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关于理解的‘真理性’的几个问题。首先,王教授就给我们介绍了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即在解释学的视域中探讨理解的真理性;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讲座题目为“中西比较哲学视野中的思维与语言”。王前教授首先从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会面临中西思维的差异和转化问题的现象,并指出外语学习中语言表达的“不地道”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错位,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本质上则是中西哲学理念的差异,因此在中西比较哲学思维视野中考察思维和语言关系则显得意义重大;黑龙江大学教授李洪儒教授,他的报告题目是“维特根斯坦与伽达默尔的语言游戏观”。首先,李教授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进行了解释,并指出作为生活形式的语言游戏,其中的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这两个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两者进行了详述和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的廖光蓉教授,他的讲座题目为“形式单位概念组构超常的语哲思考”,廖教授对自身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一部分是概念框架,第二部分则将突显和隐略视为概念化的重要途径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提出了语义/形式单位概念组构性原则,并就形式单位概念组构超常的认定提出了认定的三个判断方面;西南大学的杜世洪教授,他的讲座题目为“现代哲学的‘探心’——从笛卡尔到赖尔”,本场讲座杜教授生动地讲解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观,以及赖尔对笛卡尔的批评;四川大学的刘利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传统意义理论及其问题”,刘教授从Lycan谈及的观念论与命题论入手,围绕观念论与命题论谈到了多种反对意见。
随后,闭幕式由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秘书长李洪儒教授主持。首先,云南师范大学沈艳萍老师、黄山学院殷猛副教授代表学员发言,感谢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带领大家解读语哲经典,探讨学术前沿问题。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刘玉梅教授对秘书处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报告。接下来王寅会长宣布了新任理事和常务理事,并向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宏俊院长、王慧莉教授、姜红梅老师以及所有的志愿者教师和学生表示感谢,同时与学会荣誉会长钱冠连教授一起向他们授予锦旗,感谢他们在此期间的付出。
本次论坛组织安排紧凑、务实高效、气氛活跃,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在此,秘书处向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四川外国语大学领导和师生们表示衷心感谢。作为会长单位,我们也希望借此学术交流平台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并在同全国各高校专家的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创造出更多学术结晶。

董洪川副校长致辞

王寅会长发言

钱冠连教授发言

大会合影
图/文:中西语言哲学专委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