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学院学术访问团访问摩洛哥多所高校并签署校际交流协议

发布日期:2025-07-08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为促进我校法语学科专业建设和跨境科研合作,2025年5月20日至27日,法语学院学术院长、世界法语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少琳,副院长刘帅锋,世界法语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娅赴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非斯西迪・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大学、肯尼特拉伊本・图费勒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受到对方热情接待,取得丰硕成果。

深化法学教育合作  构建学科融合新径

在穆罕默德五世大学,代表团与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校长奥马尔・赫尼切,主管国际交流的副校长卡苏・奥斯梅尔,萨莱校区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学院院长穆斯塔法・马赫拉菲,众多院系领导及公法、私法教师围绕课程建设与学术研究展开深入交流。代表团介绍了我校“法语+法学”特色项目,摩方对该项目的设置表示高度赞赏,并就课程实践性提升及向硕士阶段拓展提出建议。双方聚焦于“法语+法学”交叉学科建设,探讨了学生交流计划、学分互认机制及法律术语模块设计等问题。摩方建议借鉴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制定学分互认机制,便于该项目学生将在该校获得的学分纳入国内学分计算体系,并探讨了申请中摩双学位的可行性。此外,双方还规划同步推进教师双向流动,通过合作授课助力“法语+法学”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整合,提升项目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针对法学与法语融合教学带来的挑战,摩方建议与语言学院合作开展前期语言培训,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语言技能,教学目标是培养能熟练应用法语处理法律事务的专业人才。双方一致同意共建“比较法模块”,推动中国法与摩洛哥法的双向学习与研究,满足中资企业在非业务的法务支持需求。

拓展多元合作领域  夯实国际交流基础

在西迪・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大学,代表团与校长Mustapha  IJJAALI、副校长Abdelrhani  Elachqar、文学和人文学院、法学院等众多学院领导就学科合作与学生交流展开深入探讨。对方代表提及,摩洛哥民众对中国传统节日、书法艺术、中医文化兴趣浓厚,对于学习中文有迫切的需求。他们特别强调,希望通过设立孔子学院,系统开设中国历史、民俗文化等课程,让摩洛哥青年在语言学习中领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目前,该大学已设立多语言能力提升项目,面向全校学生提供法语、英语、中文等语言课程,以促进双向文化交流,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杨少琳教授回应指出,中摩历史渊源深厚。早在13世纪,中国元代旅行家汪大渊即造访过摩洛哥;14世纪,伟大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历经艰辛到达中国泉州;196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出访非洲就来到摩洛哥,政治影响久远;近年来双方高层互动频繁,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接待了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断深化。她期待与该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打造文化交流旗舰项目,让中文成为连接两国青年心灵的桥梁。

在伊本・图费勒大学,代表团与校长凯克布、负责国际交流的副校长艾克切尔、文学和人文学院、法学和政治学院院长及相关教师就中摩教育合作与文化传播展开深入探讨。双方就共建“中摩文化之家”展开深入讨论,该大学计划建设融中文教学、文化展览、短期培训、实践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式文化中心。双方明确表示,将整合各自在语言教育、文化传播领域的资源优势,努力推进这一标志性项目落地,着力打造中摩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门户,为两校师生及当地民众搭建近距离感受多元文化魅力的实体平台。

此外,双方还同意在语言学、文学、教学法等领域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模块等效认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在语言教学方面,通过线上教学研讨会开展跨境师资培训,共享“云端”备课资源库;在学术研究层面,积极开展学术论坛、学术期刊的双向互动。在文化交流领域,联合开展非洲文化研究,共同组织跨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活动;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就“以法律法语与区域国别法治为核心”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探讨如何在通过系统课程提升法律法语应用水平的同时,聚焦区域国别法治的研究实践,以及探讨联合开展夏令营的可行性。

来源:法语学院

责任编辑:王娅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