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上午,我校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在重庆新光九洲酒店九洲厅举行。党委书记明国辉、校长李克勇、党委副书记张艳及校友工作办公室全体人员出席了会议,11位来自国内外各地校友会的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艳主持。
李克勇校长致开幕辞。他代表学校对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校友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学校六十周年校庆以来取得的诸多新发展,以及学校近十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国际合作与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向与会校友们作了简要介绍。李克勇表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支持,由衷感谢各地校友会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随后,参会校友代表们先后就地区校友会工作开展与活动举办情况发言,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重庆校友会会长陈藻林表示,学校发展态势好,对各地校友会影响显著,校友们深受鼓舞。他将会下大力气做好重庆校友会校友联系工作,同时为川外学子优先开放多种工作岗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四川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陈斌结合当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提出“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观点。他指出,新生代青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环节,川外学子应不断努力学习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重庆校友会特邀代表牟刚以“赋能”为关键词,强调应该加强学校与社会、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相互赋能,共同发展。在相互赋能过程中,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应走进企业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则要真正走进社会进行实习以积累经验。
澳洲校友会(筹)代表余斌建议学校积极举办相关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并立足经济形势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他认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信念,坚持梦想。他也将积极做好澳洲地区校友联系工作,尽力帮助澳洲地区校友发展。
珠海校友会会长庞晓东指出,校友会应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吸引力。希望学校加强学生在外语基础之上的适应社会专业技术的培养。此外,他着重强调川外学子对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校友会加强平台建设和宣传,为川外学子搭建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桥梁。
北京校友会代理秘书长王楠首先强调了建立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建议建立母校发展校友智囊团,集思广益。同时建议借鉴其他学校做法,建立学生培养“校内外导师制”,为已毕业校友回校传授知识提供更多便利。
澳洲校友会(筹)代表伍明秋建议学校将学生的语言优势与社会技能相结合,重视学生交际和口、笔译方面能力的培养。她个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愿意来澳洲发展及留学的校友提供服务。同时,她希望尽快在澳洲成立校友会。
深圳校友会副会长王海峰客观分析了当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情况,希望学校建立一个包括离校生、在校生在内的完整校友数据库。同时建立校友互动,通过技术手段把校友的招聘活动等与在校生连接起来。其个人表示愿意为学校校友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江苏校友会副秘书长韩君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学校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把川外推向世界。她表示,自己会主动思考江苏校友会的建设问题,力争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意大利校友会(筹)代表宫修坤认为,学校可通过设置校友代表委员会、将校友会与院系学生会结合等举措推动校友工作的开展。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核并将实习落到实处。他表示,校友会的发展需要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要用老一辈带动新一辈。
校友代表发言结束后,明国辉用“三点希望”作总结致辞。他希望各地的川外校友们能更加热情地参与校友会工作,助力打造出拥有“更宽广的平台”“更完善的技术机制”的校友会。他指出,学校现在的办学定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为了提升川外学子的就业竞争力,希望更多优秀校友能回母校讲学,为学校“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支持。同时他希望校友多关注学校的智能化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明国辉强调,国内外各地校友会工作机制需要继续完善,在促进校友沟通、促进资源共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朝川外人,一生川外情”,我校举办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为国内外各地的川外校友们提供了信息交互与感情交流的平台,更为各地校友会提供了互利共赢、相得益彰的契机,为校友会发展添砖加瓦,指明方向,长远助力学校发展。

全体合影
图:摄影工作室 李静娴
文:校新闻中心通讯社,王瑞、李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