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川外新闻
教育教学
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采购信息
媒体聚焦
网上校史馆
影音川外
电子校报
我校两名学者赴香港讲学
发布日期:2016-03-08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此文
】
应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兼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的邀请,我校博士生导师、外国语文研究中心王寅教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院)林克勤教授于3月3日至3月6日赴香港浸会大学讲学。
此次讲学是我校与香港浸会大学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的一部分。
王寅教授在讲座中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四个转向,即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和后现代,并对再现事实的客观主义新闻传播观、平等交往的交往理性传播观、过度自由的后现代激进主义传播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对ep(体验哲学)和cl(认知语言学)的反思,提出构建认知传播学这一新的学科研究领域。他强调用体验人本观修补客观、交往、激进、悲观的传播观,用体验普遍性修补先天普遍性,用sos多元互动理解模型修补客主、主客、语客/语主,并提出了认知方式的体认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他的讲座站在了世界人文学科理论的前沿,为传播学的后现代转向提供了新的视阈和路径。
王寅教授
林克勤教授着重指出目前的社会形态正处于由大众传播时代向后大众传播时代嬗变的阶段,他回溯了客观主义新闻传播学的滥觞和透明传播观及其代表人物的产生路径,对大众传播时代与客观再现事实的线性传播模式这一历史事实进行了辩证分析,并对人们对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的混淆与误读作了厘清和阐释。基于后大众传播时代这一语境重构,他提出了体认传播观这一全新概念,指出当下传播观念的认识转向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引领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然,传播中概念和意义的产生、形成既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有关,还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如何进行主观性的理解,因此传播过程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客观加主观的多主体互动进程。他强调体认传播观既是对透明传播观的传承和延续,又实现了对其的超越和发展,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对传播过程中的多重互动体验和人脑对信息的认知加工起着重要的影响。
林克勤教授
两位学者的讲座引起参会师生的关注与讨论。黄煜副校长从中西传播教育的人才培养,马成龙副院长从传播学与语言学、社会学的跨界研究和融合,肖小穗教授从第一代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路径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寅教授和林克勤教授与他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解答了传理学院博士生和硕士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据了解,浸会大学是香港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拥有学生6000多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中浸会大学排名第111位,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13位,其知名校友有吴宇森、张小娴、闾丘露薇等。传理学院是浸大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学院,其国际新闻专业排名亚洲第一,曾获世界十大新闻学院的殊荣,与哥大新闻学院、加州伯克利新闻学院、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学院并列。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与浸大传理学院已实现学生互访学习、教师科研进修和学术研讨交流的合作。
王寅教授与林克勤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合影
学术讲座海报
图:林克勤
文:党委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