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会

发布日期:2015-11-16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1113日上午1030,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二十周年暨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新华社英语电视台台长杨国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老教授邱沛篁、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明国辉、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艳,以及学院刚刚聘任的传媒业界专业学位导师重庆报业集团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重庆电视台副台长黄翔等;来参加中国传播论坛的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重庆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其他高校代表;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共800余人出席了纪念会。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先明主持了纪念会。
1995年,我校基础部汉语教研室筹办国际新闻专业。2005年,社科系新闻学专业与英语语言文化系广告学专业合并组建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由当初的一个教研室,50名学生,发展成为有6个本科专业,涵盖新闻传播学和艺术两大学科,两个硕士点,4个研究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实验中心,双语图书资料中心,在校硕士、本科生1100余人的规模。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推出,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开展,成为西南地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纪念会会场
纪念会开始前,播放了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十周年宣传片,回顾了新闻传播学院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校新闻传播教育二十年来的办学成果。分布在海内外各地的新传学子,纷纷用影像献上对学院的生日祝福。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教授致辞
纪念会上,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首先向与会嘉宾、学者和领导表示了感谢,向为学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领导、老师、同学表示了感谢。他回顾了建院十年来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谈到了学院发展的不易和未来改革的方向,指出“在当前媒介融合、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重大转型,学院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但我们仍要坚持前行。因为努力推动学院发展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共同拼搏不断推动新闻传播学院发展本身,这是没有终点的赛跑。结果是相对的,过程才是永恒的。”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致辞
胡正荣副校长表示,“我代表三重身份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开办二十年,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十周年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表示祝贺。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他期待川外新闻传播学院在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并向博士点建设努力。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指出,现在全国共设有1080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家都渴望在专业林立的现状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看到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正在向着自己国际化、有特色、融合型、复合型的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方向去发展”。而身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表示,同期进行的2015中国传播论坛是两校合作的结果,“期待未来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包括社会服务上做更多合作。”

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致辞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开拓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老教授邱沛篁教授称,川外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与成长取得的成果,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全国媒介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团结精干的学院领导班子与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

新华社英语电视台台长杨国强致辞
杨国强台长结合当今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转型的趋势,对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提出建议。他说:“面对全球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我们的学校首先要充当桥梁,助推人才培养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新华社英语电视台作为我们中国主流传媒的一个国际传播平台,非常愿意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为优秀的毕业生提供实践、实习,甚至就业的平台。”

新闻传播学院校友代表陶冶发言
2002级毕业生、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陶冶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回忆起十年前自己入学时一个专业、两个年级、师资和设备都十分有限的境况,对比今天学院取得的成绩,既感慨又欣慰。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发扬新传的传统,弘扬新传的精神,用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突出的表现和更加优秀的成绩,为新传增光添彩,同时我们也要一如既往,关注新传的建设,支持新传的发展,用我们共同的行动和集体的能量,回报恩师的哺育,回报新传的培养。”

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代表杨清波副教授发言
从业界走上讲台的杨清波副教授代表新传教师发言。结合2015中国传播论坛的主题,他提出,“面对网络与新媒体时代、融合与移动伴随式传播时代、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实践和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对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的追求、对新闻思维和方法论的训练、对新闻表达基本功和技巧的实践,变化的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勇敢地否定和超越自我,以今天为起点,以全新姿态迎接下一个十年。”

新闻传播学院在校生代表张静怡发言
2012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张静怡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今年10月,她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推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张静怡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自己四年来在新传的成长,对学院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明国辉讲话
明国辉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川外现阶段办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需求什么,企业、行业需要什么,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眼下新加坡和中国政府第三次合作落户重庆。“川外在重庆赶上这个时候,我们今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川外新闻传播学院要想在竞争中立足,“首先,要生存下去。第二,要办出特色。”要办出特色,第一要有个性,要突出语言优势。同时,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关注国家整个的政策走势。要在课堂上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勇于实践,要勇于和社会接触。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讲话
最后,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代表市委宣传部向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对学院10年来秉承川外优良传统,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而取得的成果和对重庆新闻事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媒体融合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三个方面的机遇,以及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一机会。在国际传播方面,他指出,“川外的新传学院,应该说有独特的优势”。
如何抓住这些机遇?作为曾在新闻工作第一线奋战多年的媒体人,张永才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非常重要的事业,新闻教学工作是新闻事业的基础工作,新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新闻教学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这是新闻院校办好新闻教育的根本。”二是新闻教学要紧跟媒介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高校新闻教学工作必须随之做出改革创新,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题,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引进优秀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平台,改善教学环境,培养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三是要加强与业界的沟通和交流。“院校应主动与各类新闻媒体加强沟通和联系。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媒介发展的新动向,清楚媒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科学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针对性地教学;另一方面,有助于与媒体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再一个方面,还可以从媒体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先明主持纪念会
文:新传通讯社记者罗歆瑜秦浛嫣叶维
图:陈荣逸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