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川外新闻
教育教学
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采购信息
媒体聚焦
网上校史馆
影音川外
电子校报
志愿服务,你与我同行——徐本禹志愿服务专题报告会暨四进四信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5-04-20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此文
】
2015年4月17日晚
上
,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联合主办的“志愿服务,你与我同行”的专题报告会在东区宏文楼国际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到“
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
”, “全国社会公益之星”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获得者,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
,“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为我校大学生作报告,报告会由校团委书记丁欢主持。
徐本禹老师首先讲诉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他认为志愿服务是精神的追求、价值的体现、知识的学习、人生的体验和心理的完善。他出生贫寒,通过努力学习如愿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刚到学校,他收到了同学的家长送的一件厚衣服,他为此而感动,心中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伸出你的手帮助别人”,在大学期间,徐本禹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捡垃圾、派邮件等。
他认为自己萌生去偏远乡村支教的想法,是因为一张中国少年报的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让他深受触动。于是2002年暑假,他带着4名志愿者来到了贵州狗吊岩“岩洞小学”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支教,过程虽然艰苦,但这次体验却成了他缘起支教、情系大山的一次重要经历。于是2003年他毅然放弃公费读研,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正式开始了他的志愿者生涯。他先后辗转几所乡村小学支教,不仅传授知识,更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生,并积极寻求帮助改善当地教学条件,他支教半年后,岩洞小学的同学们终于通过他努力寻求的资助搬进了新校舍,这就是他所说的“把困难当成一种磨砺”。
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他认为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一是应该把感恩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二是要把感动当成一种生活追寻,三是要把困难当做一种生活磨砺,四是要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结束山村支教之后,他回到华中农业大学他又创办了“红杜鹃爱心社”,这也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前身,之后又去了非洲当一名汉语教师,先后服务过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赛会,至今仍然在工作之余到福利院做义工,只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徐本禹的身影,他和志愿服务“相依相伴”。
“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志愿服务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爱与被爱。有爱,生活就永远充满阳光。”这是徐老师讲完自己的经历以后送给川外学子的一段话,报告会全场数次想起雷鸣般的掌声,徐老师幽默而又朴实的表述把志愿服务中一次次困苦和艰辛一带而过,但背后孤独的坚持与忘我的工作发人深省又感人至深。
报告会最后,同学们踊跃提问,他一一做了解答,尤其针对支教是否会给山里孩子带来心理落差的问题,他认为支教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应该给那些偏远农村的孩子播下爱的种子,梦想的种子和感恩的种子。让山里的孩子怀揣梦想,这大概就是一名志愿者最大的愿望了吧,而徐本禹当初的学生,现今也接过他的接力棒,走上了乡村的三尺讲台,这是志愿服务的接力,也是爱的接力。
报告会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会前,校党委副书记张艳接待了徐本禹一行,并代表学校感谢他莅临我校指导志愿服务工作。本次报告会也是川外校团委为了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志愿服务精神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和亲身经历,让青年学生近距离与信仰对话,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徐本禹讲述志愿服务经历
报告会现场
现场同学报告会后继续与徐本禹交流
合影留念
文
:
校团委
图
: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