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暨嘉陵人才聘任仪式举行。全体在家校领导、二级部门负责人、全体嘉陵学者、全体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代表以及首批资深教授廖七一、王寅、冯亚琳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李克勇主持。

李克勇主持会议
会上,副校长郑白玲宣读嘉陵特聘教授、嘉陵优秀人才和嘉陵青年学者的聘任文件。随后,嘉陵系列人才签署聘任协议。

党委书记明国辉、校长李克勇逐一为嘉陵系列人才颁发聘书。


嘉陵特聘教授代表刘玉梅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川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后,她从高校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出发,阐述了应从个人之道、学校教育发展之道、国家民族发展之道三个维度,来主动承担师者的的责任与义务,使命与担当。

刘玉梅发言
嘉陵优秀人才代表林移刚教授在发言中感谢学校实施校内人才计划的魄力、胆识和良苦用心。他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扎实教育教学工作;把握历史机遇,提升科研水平;开拓视野,全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

林移刚发言
嘉陵青年学者代表邵楠希教授表示,自己将以“学者型教师”为终身追求目标,珍惜机遇,在科研教学千帆竞渡、人才培养变轨超车的过程中,不负学术前辈的殷切期望,传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川外精神,不忘学校的“人才强校”的奠基礼,接力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邵楠希发言
副校长董洪川作了题为《凝心聚力,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迈向新台阶》的动员报告。他首先从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科研实力逐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得到逐步增强几方面回顾了“十二五”以来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分析了目前我校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学科优势不够突出、学科发展不够均衡,学术队伍结构亟待优化、外语学科青年骨干人才极其匮乏,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有滑坡趋势,学科平台较低,缺乏一定数量的高级别人才称号等方面的问题。随后,他提出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主要举措:制定和实施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市级和校级人才支持计划,制定和实施优秀科研业绩奖励计划,进一步细化方案,分解任务目标。

董洪川作动员报告
党委书记明国辉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今天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这不仅是一场表彰会,更是一场动员会,目的是瞄准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他指出,无论哪个岗位,人才都是核心竞争力。嘉陵系列学者的聘任一方面代表对过去成就的认同,但更多的是期盼。当前,学校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事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从全国和重庆来看还面临激励的竞争。会议的召开,旨在让大家明确川外在重庆、全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同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大家的责任感、荣誉感。他认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缺乏连续的动力和危机感,希望大家怀抱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爱校荣校之情,找准学校科研短板,攻坚克难。二是研究方式上多为单兵作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希望大家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与邻为和,形成科研合力。同时他也对受聘的嘉陵系列学者提出了希望:希望特聘教授影响一方,成名成家;希望优秀人才久久为功,厚积薄发;希望青年人才勤勉敬业,崭露头角。他还希望受聘专家学者向三位资深教授靠拢,接好班。

明国辉讲话
明国辉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表态,学校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保障一流学科建设等重点投入,紧贴专家学者需求;二是提供条件,书记、校长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三是认真对待、及时反馈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学校在用好和服务好人才的同时,还要激发人才的发展潜能,各尽所能、各尽其用,促使人才分类发展。
李克勇在总结会议时指出,在国家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庆市也将“双一流”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的背景下,学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在即,学校的学科建设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他希望获聘的嘉陵学者要带好头、示好范,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投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学校也将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各单位要凝心聚力、加强联动,共同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全体合影
图/文: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