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由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联合举办的四川外国语大学第六期中外青年对话论坛在太阳广场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渝鉴文明 同行致远”为主题。
活动伊始,一段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泰国传统舞蹈惊艳亮相,舞者以优雅的手势、灵动的步伐,生动演绎了泰国古典文化的神韵,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伊朗、赤道几内亚、卢旺达、多哥等国的青年代表与川外学子齐聚一堂,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基调下,围绕“文化、经济、贸易”三大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吸引了来自意大利等国家的40余名师生及各界观众到场参与。
论坛由主持人国际学院(出国培训部)党总支书记陈派主持。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外教金淑贤以“重庆摩托车之都”为切入点,分享了重庆摩托车在中亚市场的销售及服务情况,讲述了渝新欧班列如何将“重庆制造”快速送往欧洲的故事。伊朗籍教师马洁则通过长安汽车在伊朗市场的合作案例,展现了重庆制造业的全球影响力。
赤道几内亚籍学生喻西东从国际商务视角,分析了重庆如何从内陆城市跃升为全球创新枢纽城市。“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30%、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80万辆、摩托车出口覆盖亚非拉……重庆用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物流的高效性,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他特别提到即将建成的重庆东站,他提出“这座融合自然与现代的枢纽,将是重庆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多哥籍学生魏雅以摩托车为纽带,描绘了重庆与多哥的共鸣:“在多哥,中国摩托车是生活的必需品;在重庆,机车文化是自由与热血的象征。”俄罗斯籍学生余皓阳则用“爱上微辣火锅”的趣事,讲述了自己从汉语学习到文化融入的成长历程。
法语专业学生庞屹梵结合在法国的留学经历,分享了重庆品牌在欧洲的“出圈”故事:“法国人骑的小米滑板车、商场里的重庆摩托车,都让我感受到中国制造的自信。”越南语专业学生缪雨田则聚焦重庆轨道交通的“出海”成果——由重庆技术支持的河内轻轨2号线,已成为中越友谊的标志性项目。
环保议题同样引发热议。俄罗斯籍学生李雪灵以重庆三峰环境集团为例,介绍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循环经济模式:“从分类到发电再到废渣利用,重庆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卢旺达籍学生文彬则对比了重庆与卢旺达的数字经济:“重庆的电商和物流经验,正为非洲数字化转型注入活力。”
论坛尾声,阿拉伯语专业学生邵子轩分享了在埃及发现重庆火锅底料的惊喜:“这些‘家乡味道’是文化纽带的缩影。”她呼吁青年以语言为媒,推动文明互鉴。最后,主持人陈派总结提到:“从长江到伏尔加河,从山城到世界,青年正用智慧与热情,继续续写新的丝路故事。”
作为我校推动国际人文交流的品牌活动,本次论坛以泰国古典舞蹈为序章,以青年对话为纽带,既展现了重庆的开放活力与创新成就,更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诠释了文明互鉴的深刻内涵。参与师生纷纷表示,期待未来以多元合作共绘“同行致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