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俄语学院开展“俄语述红岩”主题研学活动——清明时节以双语叙事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青松肃立寄哀思。近期,俄语学院2023级2班全体同学在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杨希副教授带领下,赴渣滓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用俄语讲好红色故事”主题研学活动。通过专业语言与革命精神的有机融合,青年学子以双语叙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在清明追思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岩精神。

下午二时三十分,白公馆斑驳的砖墙前,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徐徐展开。学生们以“小萝卜头”狱中成长轨迹为叙事脉络,分五组创新开展沉浸式主题讲述:从“Моя  семья”(我的家庭)回溯宋振中举家入狱的历史背景,到“Мой  рюкзак”(我的书包)再现狱中的学习途径和用品,由“Мой  друг”(我的朋友)演绎与黄显声将军教授小萝卜头数学、俄语时的场景,至“Я  вижу”(我的所见)描绘松林坡刑场遇害的过程,最终在“Моя  мечта”(我的梦想)篇章中,以俄语非现实条件从句为“如果我是小萝卜头,我希望……”为基础进行抒发,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每段讲述辅以情景剧表演,俄语台词与历史场景交相辉映,使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青春叙事。

松林坡烈士雕像前,青铜铸造的“小萝卜头”手握半截铅笔凝望苍穹。学子们手持白菊列队肃立,杨老师用俄语总结“Вот  этот  карандаш  —  казалось  бы,  простая  вещь,  а  ведь  прямо  сейчас  он показывает  нам  истину:  когда  мы  соединяем  несгибаемую  волю,  силу  знаний  и  смелость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каждый  человек  может найти  своё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ие.”(那支铅笔,看似微小的物品,此刻正向我们传递一个真理:当我们将坚韧不拔的精神、知识的力量与探索的勇气相融合时,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坐标。)师生们依次献花鞠躬,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对英烈最深切的告慰。

历史回响与青春思辨在俄语发音的余韵中交织。当红色记忆与俄语语境相遇,不仅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图谱,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文明互鉴的种子。这种沉浸式教育场景,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成为可触摸、可对话、可共创的精神遗产,为红色基因注入跨文化传播的崭新注解。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既是专业能力的淬炼,更是文明互鉴的担当”。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曼琳对这场独具特色的研学活动表示赞赏。这场融语言实践、红岩精神浸润、跨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研学活动,既是一场深刻的“情景式”党课、团课,更是“俄语+思政”的创新实践,为清明传统注入学科特色,彰显了新时代外语人融通中外的使命自觉。

来源:俄语学院

责任编辑:俄语学院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