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13时,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座谈会在东区宏文楼401会议室举行。我校校友、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学校党委书记邹渝、副校长郑白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部分1973级英语系校友参与本次座谈。会议由英语学院院长张旭春主持。

座谈会现场

张旭春主持会议
邹渝在本次座谈会上对我校英语系73级校友王晓初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王晓初的支持下,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他强调,青年教师对我校人才培养与教化具有重要作用,全体青年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感恩学校,感恩时代,为新时代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邹渝讲话
郑白玲介绍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她表示,在王晓初的支持与关心下,我校于2019年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我校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搭建人才梯队,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文件,架构人才金字塔,推动我校科研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推动教师结构系统化、专业化、职业化,协同各分中心开展系列活动,收获良好反响;积极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通过明确学科方向,激发教师创新动力;完善职称改革制度,推动我校教学队伍国际化,为川外教师队伍教师建设培养人才。

郑白玲介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首届博士后导师李洪儒对学校给予的优良科研环境表示由衷感谢,并提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要完善专题招生能力,鼓励博士后追逐学术前沿,培养博士后预测把握相关学术领域发展趋势的能力,为国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做出贡献。李洪儒还希望博士后科研人员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程晨作为我校首个博士后表达了自己对川外与导师的感激。她认为川外学术积淀深厚,国际化氛围浓厚,导师治学严谨耐心,为自己科研的进行提供优良条件。程晨也表示,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中,自己将脚踏实地,用不懈的付出,为川外语言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校英语学院青年教师在会上向资深前辈提出问题,现场氛围活泼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形成良性互动。张旭春就此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材料有厚度、思想有深度、人心有温度。
王晓初讲述自己在川外的成长经历,并剖析当代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他认为,高校应加强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一切政策改革从教师成长出发,给予高度重视。面对广大青年教师团体,王晓初希望他们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做到坚定不移、排除万难。

王晓初讲述成长经历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图:新闻中心摄影工作室 肖铱 吴佩耘
文:新闻中心通讯社 李明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