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下午,我校第二届学业规划大赛决赛在西区教学楼A栋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比赛由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主办,英语学院承办。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彭江、教务处副处长王伟、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睿、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何敏、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教师黄彦萍担任本次比赛评委。副校长张季菁、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吴维均、学院(系)党总支(副)书记代表、辅导员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观看了比赛。

比赛现场
勾勒学业蓝图 助力梦想起航
本次学业规划大赛从四月初拉开序幕,各学院(系)开展了朋辈分享会、主题班会、学业规划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全校共有1898名2017级学生提交了个人学业规划书,经各学院(系)初评,共有22名选手进入复赛。校级复赛根据选手提交的学业规划书评选与复赛训练营表现考评后,最终12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采取参赛选手进行学业规划演示与现场答辩的形式评定奖项。
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围绕对大学学业的总体规划,从自我分析、目标制定、评估调整等方面进行展示,展现了选手们突出的制定计划能力与执行能力,更彰显出川外学子勇于把握发展机遇,敢于追逐高远理想的自我风采。
学业规划展示中,参赛选手们畅谈理想,金句频出。1号选手陈晓玲提出的“当语言成为工具,语言学习者跨专业考研,将大大扩展未来就业可能性”观点,令人耳目一新;5号选手向渝从学业规划书的理念设计切入,详细讲解了所制定的从每日积累提高,每月缓冲调整到每年宏观指导的学业规划。其中,8号选手肖博文针对小语种学生就业形势,通过就业数据库与相关人物访谈深入调查分析,提出小语种学生面临着“就业面窄”、“跨专业就业困难”、“就业后晋升空间小”的玻璃顶,做出了用“多语言+专业技能”的实锤,打破小语种学生就业局限的玻璃顶的学业规划,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选手展示
做好学业规划 展望长远理想
在现场答辩环节中,选手们的现场表现和随机应变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点赞。6号选手丁银娇就评委关于“如何坚定考研的规划目标”的提问,从“性格沉稳,适合继续学习”的自我认知、法学专业的深造要求与就业市场分析进行回答,并提出“沉淀自我,奋力向上”的观点,得到评委们一致好评;7号选手谢泽强面对评委就学业规划设计方面广,是否具有可行性的疑问,侃侃而谈,表示“培养多元爱好将是个人独特名片,精准的自我定位是计划书的形成基础”,并谈到自己对计划的理解,即“预防意外发生的工具,本身是用来不断调整甚至打破的。”


评委提问
最后,教育发展研究院彭江院长对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每名选手都能以“我”为主,制定出为“我”所用的学业规划。他表示,学业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一大部分,对每位同学都影响重大,他希望同学们在制定学业规划中,能牢牢把握“成功为本、实事求是、成为自己、突破自己”的原则,做出规划后更要踏实执行,以“规划”为起点,展望未来,追求理想。

评委点评
建设优良学风 促学生全面发展
“我相信当同学们的梦想与行动邂逅时,一定会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张季菁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学业规划大赛予以了高度评价,肯定大赛达到了“以赛带学,以赛带训”的目的,并指导大一新生应该把握全新的学习起点与发展机遇,在宏观指导下,有序推进各方各面的学习,做“有备无患,有条不紊”的主动学习者。她表示,川外学子理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张季菁致辞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出出于学。”我校举办学业规划大赛,旨在推动本科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树立学业发展目标,做好大学阶段学业规划,促进校园优良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业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那样:“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本次学业规划大赛中,每位参赛选手的智慧都彰显出当代青年风采,展现出一颗颗明日之星的熠熠辉光。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及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特色活动奖

合影留念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国际关系学院肖博文
英语学院陈晓玲
德语系谢泽强
国际商学院丁银娇
二等奖:
教育学院 向渝
翻译学院 徐明锐
西班牙葡萄牙语系周荣巧
英语学院 郑益
中文系 袁莘捷
社会学系 赵彧睿
新闻传播学院吴媛媛
俄语系 马小楠
三等奖:
东方语学院 朱渝琳
商务英语学院 苟婧
商务英语学院 龚蜓蜓
国际关系学院 邓保菊
法语意大利语系黄燕梅
国际商学院 顾嘉倩
日语系 张佳傲
新闻传播学院 程澜欣
国际教育学院 张嘉琪
中文系 张一苇
优秀指导老师:
国际关系学院 曾睿
英语学院 蒋雯雯
德语系 赵晓雯
国际商学院 马安琪
特色活动奖:
西班牙葡萄牙语系
社会学系
中文系
翻译学院
优秀组织奖:
英语学院
教育学院
新闻中心通讯社记者 安兰
编辑 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