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我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申安桂率队赴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并出席当地举办的人才对接交流座谈会。此次走访旨在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人才供需,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计划财务处处长兼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代彬等校方代表出席。华新镇政府副镇长徐晓兰等政府代表及辖区多家重点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申安桂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他指出,川外始终立足外语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跨境电商业务蓬勃发展,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英语+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德语+物流管理”等交叉专业,将语言学习与跨境电商运营、国际商务谈判等实务内容融入一起,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走访座谈,寻求校政企合作机遇点,发挥学校多语种和跨学科优势,与华新镇域内企业携手,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为“丝路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代彬重点介绍了学校多语种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的建设成果。该产业学院依托川外多语种优势和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资源,通过“政-园-企-校”跨界融合,打造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业链”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并在特色学科群建设、社会服务提供、创新研究方面有了一定探索。他表达了与华新镇域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愿景。

徐晓兰对川外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华新镇的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她提到,华新镇是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主阵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一定能级的物流产业集群,圆通、中通、韵达、安能等企业的全国运营总部齐聚此地。她指出,随着区域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对兼具外语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这与川外的人才培养特色高度契合。华新镇“丝路电商”人才基地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着力打造“人才培育—教育合作—产业链协同”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她期待以此次座谈为起点,与川外开展深度合作,共同解决跨境业务中的小语种人才缺口、国际财税合规等现实挑战。
座谈会上,中通、圆通、递一等物流企业及所氏、山崎等制造服务型企业代表纷纷发言,提出人才需求痛点。川外走访团结合学校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特色,逐一回应企业关切,并提出共建实习基地、订单班等解决方案。多家企业当场表达合作意向,将参加学校秋季双选会,希望借助川外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