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湖南大型传统祁剧《目连救母》在我校东区大礼堂催泪上演。湖南省邵阳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舒平新,湖南祁剧院院长刘登雄以及近千名师生一同观看了演出,感人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令人动容。
目连戏产生于宋代,流传至今,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祁剧目连戏是祁剧高腔剧目的鼻祖,是研究祁剧发生、发展、流变的形象化范本。祁剧目连戏内容博大,形式丰富,剧目繁多,《目连传》是其核心剧目。该剧目讲述了主人公傅罗卜(目连)克服一切困难,不惜牺牲自已、矢志救母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行孝劝善、父慈母爱的美德。
此次整理演出的祁剧《目连救母》,浓缩了原《目连传》的主要情节,是在《目连传》停演近六十年后,保护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举动,也是对祁剧目连戏舞台艺术传承的首次尝试。
目连情真孝感上苍
本次祁剧展演《目连救母》共分为刘氏咒誓、违誓开荤、花园遇鬼、二奴下阴、过奈何桥、梅岭见佛、盂兰大会等七幕戏,再现了目连救母的动人历程:目连经商归家,痛思慈母养儿劬劳情,事亲行孝道,不远万里关山,西天求佛,又深入地狱,才救出刘氏,最终母子团圆。
花园捉魂
九殿不语
六殿见母
梅岭见佛
剧中展现的夫妻之爱与骨肉之爱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刘氏在空寂的后庭里,看花园依旧,物是人非,长悲而叹曰:“盼青发相守,白发相去,又谁知风去楼空,风去楼空烟雾凝。”声调的回环往复使得内心的思念与呼唤直击内心;在得知母亲正受着折磨时,木连提笔哭叹:“提起狼毫我思前想后,想起慈母泪珠双流。”他在悲痛欲绝下将母亲的肖像画出,收拾行囊,转悲伤为勇气,发誓“为生母,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救回娘死不休。”
精湛技艺弘扬民俗
剧中杂技武术等元素众多,过奈何桥一幕的杂技表演尤其精彩:烟雾四起,灯光幽蓝,周围一片凄凄惨惨;悲歌一奏,恶鬼当道,逼得你进也不是退又不得……在窄小的奈何桥上,通过一系列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刘氏的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奈何桥
盂兰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俗方面,作为湖南地方戏,《目连救母》保留了诸如金奴姐姐(jiajia),“幺妹儿”等方言,唱词亦是纯正的祁阳小调。而“接地气”也是此剧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你看我早上吃鱼、中午吃肉、晚上吃牲,长得这样肥肥胖胖。”、“我不叫狗儿,我叫犬儿。”,包袱一抖出就收回满堂笑声……
祁剧创新赞誉有加
“主创团队一直在用创新推动祁剧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和弘扬。”《目连救母》的导演仇荣华(也是剧中傅相的扮演者)告诉记者,“创新”使目连戏剔除糟粕,兼收精华;“创新”使其不刻意走高端路子脱离时代,故而该剧兼具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路走来深受观众喜爱。当谈及来川外演出的感受,他激动地说:“观众太热情了,还很’懂戏’,我们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欢迎。”
“真是大开眼界”来自中文系2016级的唐艺宸感叹道,作为学校京昆社的表演部部长,她在看到前辈们的精彩演出后,更坚定了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推动京昆社的成长,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决心。
“耳目一新”是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罗先明老师的感受,“这是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戏,我看到了从唱词到动作等表达方式的创新,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风格和擅长的艺术。”
据悉,祁剧是我国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之一,它集佛教文化、传统元素和地方特色于一体,融合了歌舞、火彩、高跷、杂技武术等多种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美学镕铸,呈现浓郁的民俗性。此次《目连救母》剧组川外一行,更是将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其主演肖笑波曾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图:党委宣传部
文:新闻中心记者站记者,王雪、佳陈丹;编辑,王莹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