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我校“庆祝《英语研究》创刊二十周年学术论坛”在腾讯会议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研究》编辑部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英语研究》主编董洪川教授致开幕辞,外语界知名专家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熊木清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以及西南大学文旭教授作主旨发言。
学术论坛开幕式由《英语研究》副主编李小青教授主持,董洪川教授为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从学术品牌、学术特色、质量把关、学术会议、学术宣传等方面回顾并肯定了《英语研究》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成果。董洪川教授指出,《英语研究》严格的选稿、审稿、编校、印刷程序在二十年的发展史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英语研究》能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学界广大专家、学者及读者的支持和帮助。最后,董洪川教授对《英语研究》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12月3日上午,学术论坛的专家讲座由《英语研究》编辑部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郭建辉主持,王守仁教授、王克非教授、熊木清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语境下英语文学研究的价值和任务”“学术期刊的坚守与人文关怀”“广义认知诗学的话语谱系”的主旨发言。
王守仁教授基于一些代表性作家及作品、相关文献资料及个人经历,系统阐述了如何立足中国现实进行英语文学研究。王教授指出,在中国语境下开展英语文学研究,应注意以下方面: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挥认识世界作用;立足英语文学特点,创新研究理论方法;立足文明交流互鉴,彰显共同价值追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实现其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王教授特别强调,在英语文学研究中,应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重视英语国家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内在逻辑关系,从文化内部阐释文学,努力建构中国特色英语文学研究的知识体系。
王克非教授从“坚守”和“人文关怀”两个方面分享了《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办刊经验和理念,以期与《英语研究》同仁共勉。王教授指出“坚守”具体包括:(1)坚守清贫,不为利所动;(2)坚守制度,不因人而异;(3)坚守责任,不容忍差错;(4)坚守学术,不随波逐流。随后,王教授从“关联学界”“关注学者”“关心学子”“关爱刊物”四个方面分享了办刊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具体工作分别包括:组织学术会议、开辟专栏、聚焦学界动态;关注相关领域学者的最新成果,不以资历为偏见;关心研究生、博士生等学子的成长,对有价值的投稿给予鼓励与扶持;关爱刊物,以刊为家,以刊为荣。王教授在报告过程中还对《英语研究》所做的相关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熊木清教授作了题为“广义认知诗学的话语谱系”的发言。他首先解释了“谱系”的定义,即某事物的起源、系统形成与发展演化,发现文学认知研究的谱系有待廓清。在文献考辩的基础上,熊教授认为文学的认知研究可分为三大板块:斯托克威尔等人的“认知诗学”,詹塞恩等人的“认知文学研究”,及卡罗尔等人的达尔文主义文学研究,而“广义认知诗学”也可相应分为三大板块:经典认知诗学研究、认知文学研究、进化论文学研究。熊教授还强调,广义认知诗学话语谱系的中国话语研究前景广阔。
3日下午,专家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李小青教授主持,王宁教授、文旭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全球化时代英语的文化传播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的主旨发言。
王宁教授探讨了文化全球化之于中国的意义。他指出,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使现当代中国文化部分西化,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文化可以借助全球化的平台走向世界。王教授还强调,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为媒介实现的。鉴于英语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通用语,走向世界首先就要走向英语世界。他呼吁,外语界应当用英语讲述好中国的故事,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从而促使真正的“世界文学时代”早日到来。
文旭教授探究了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他指出,中国语言学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新时代,中国语言学研究如何兼顾国际化与中国化值得思考。文教授表示,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必须做到理论、方法、成果的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等;而语言学研究的中国化,要坚持“主义可拿来,问题需土产,理论应自立”的原则;语言具有民族性和深厚的文化特质,语言学研究要弘扬中华文化。
此次《英语研究》创刊二十周年学术论坛涵盖领域广,研究话题紧跟学术前沿与时代热点,是一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学术盛宴。会后五位专家对《英语研究》创刊二十周年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期待编辑部继往开来,乘风破浪,做出更为卓越的成绩。
图/文: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