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下旬,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教授莅临我校讲学,为我系师生带来五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刘文飞教授是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俄罗斯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译林》、《俄罗斯文艺》、《外文研究》等杂志编委,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曾获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奖、“莱蒙托夫奖”,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颁发的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其著有专著十余部,译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刘文飞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5月22日下午,在俄语系主任徐曼琳教授的主持下,刘文飞教授在西区行政办公楼A609为我系师生做了首场题为《俄国文学版图》的讲座。在学术报告开始之前,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特聘教授证书颁发仪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李克勇校长为刘文飞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证书。李克勇校长首先致辞,对刘文飞教授接受我校聘请表示感谢,同时指出,2016年,我校推出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目的在于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实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这次刘文飞作为特聘教授将为川外俄语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起重要作用,希望刘文飞教授利用自己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指导我校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引导俄语系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上一个台阶。致辞之后,李校长为刘文飞教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

李克勇校长为刘文飞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在这场讲座中,刘文飞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用黑色、金色、银色、红色和灰色五种颜色概括了俄罗斯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首先是古代文学时期,刘文飞教授讲到《伊戈尔远征记》,讲到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编年史和圣徒传记。但鉴于此时的俄国文学整体发展较为滞后,未涌现大量优秀的作品,所以用黑色来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紧接着就是以普希金为代表的俄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色是代表色,在这一时期,刘文飞教授为我们讲到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三位评论家,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涅克拉索夫四位诗人和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五位作家,为我们清晰地阐释了每位诗人、作家的特点以及我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尤其关注的那些细节。随后便是以银色为代表色的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不仅在文学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在音乐、绘画、思想理论领域都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刘文飞教授还为我们讲到俄国形式主义所探究的文学内部规律和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而在以红色为代表色的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占主导地位,与之并存的还有地下文学和侨民文学,这共同形成了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新特点。最后,便是从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思想开始至今,这段时间的俄罗斯文学以灰色为代表色。刘文飞教授谈到,在这灰色大板块下,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东正教对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的崛起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除此之外,刘文飞教授还用高原、河流、森林、盆地等地理元素和东西南北等方位元素继续为我们解读了俄罗斯文学。

第一讲:俄国文学版图
次日下午,在俄语系教师发展中心C401刘文飞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俄国文学期刊》的讲座。在本场讲座中,刘文飞教授指出,一部俄国文学期刊史是另一部俄国文学史,俄国文学期刊是俄国思想史的载体,俄国的文学期刊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人文性等特点。首先,刘文飞教授谈到了俄国文学期刊的起源问题,提到了现代意义上的首部讽刺文学期刊为叶卡捷琳娜女皇创办的《万象》,以及在这一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雄峰》等。其次,刘文飞教授谈到18、19世纪是俄国文学期刊的繁荣期,创办了大量杂志,如《欧洲导报》、《北方导报》、《望远镜》、《祖国纪事》等。这一时期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论战问题,而双方争论的主战场就是各大杂志。随后,刘文飞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俄国作家与杂志的关系。这其中有创办了《现代人》杂志的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有具有敏锐的文学眼光,主编了许多杂志的涅克拉索夫,有出身贫穷、曾向《蜻蜓》、《花絮》杂志投稿的契诃夫以及创办了《时代》、《时世》、《作家日记》杂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在白银时代,刘文飞教授主要介绍了非常有名的艺术期刊《艺术世界》和象征派、阿克梅派与未来派分别创办的主要刊物。到苏联时期便涌现了许多文学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杂志。其中较著名的杂志有“拉普”主办的《在岗位上》,有私人创办的《俄国现代人》,还有《红色处女地》、《星》、《旗》、《外国文学》等。除此之外,刘文飞教授还谈论了《新世界》与《十月》杂志的争论问题以及俄国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即许多流亡海外的作家、文人在国外创办俄语文学期刊的情况。总的来说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让人受益匪浅。

第二讲:俄国文学期刊
如果说前两场讲座刘文飞教授是从面、线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俄国文学史,那么接下来的两场讲座则是涉及了文学史中的两个点。5月28日下午,在西区教学楼B302刘文飞教授做了题为《日瓦戈医生》解读的讲座。刘文飞教授从“日瓦戈事件”讲起,从7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日瓦戈,从主人公身份认同这个新角度为我们打开了研究的新视野。刘文飞教授从日瓦戈是生活的象征、日瓦戈是医生、日瓦戈是诗人、日瓦戈是历史的反映、日瓦戈是俄国的哈姆雷特、日瓦戈是基督耶稣以及日瓦戈是知识分子的艺术再现这7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意图,解读了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知识分子的命运、作者本人的抒情自传、宗教思想等等,不仅使我们对《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更为我们做科研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式,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次日下午,在西区教学楼B402刘文飞教授继续做了题为《布罗茨基诗歌》的讲座。刘文飞教授从布罗茨基与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和曼德尔施塔姆的关系讲起,阐述、分析了布罗茨基在文学史上的几个定论,如布罗茨基是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诗人、是最后一个阿克梅派诗人、是美籍俄裔犹太诗人等。接着刘文飞教授讲述了布罗茨基的生活与创作,让我们对布罗茨基的生平、创作、诗歌风格的形成、变化都有了详细地了解。最后,刘文飞教授以布罗茨基的一首诗歌、一段散文为例,为我们解读布罗茨基做了更深入地阐释。

第三讲:《日瓦戈医生》解读

第四讲:布罗茨基诗歌
而5月30日下午,在俄语系教师发展中心C401刘文飞教授为我系教师做了最后一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介绍》的讲座。刘文飞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申报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等等,并回答了与会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五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介绍
图/文:俄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