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7月3日,我校在立德楼A609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学工论坛暨期末学生工作例会。副校长卢波出席会议。
会上,我校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进行结项成果汇报。从校级“心远”工作室思想引领,到市级工作室以党团班一体化深化引领,再到市级名师工作室形成“党建+就业”五维一体育人模式,潘庆讲述了以“党建引领就业育人”为核心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任晓丽展示了以“声音”(音频、视频)作为输出载体模式的线上“网络思政育人”和线下“实践育人”的工作室建设成果。曾贵以“铸魂育人”——培养信仰信念信心坚定的挺膺担当奋斗者为题,分享了以“信仰、信念、信心”铸魂育人,深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创新。邓琼阐述了以劳动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知、情、意、行”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实践养成三维协同,全方位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各维度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完善的育人体系。段文佳聚焦高校发展型资助转型,介绍构建“鸿鹄励志”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下的三维协同育人机制。谢贤芳展示了工作室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攻方向,以红色文化育人为切入点,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从铸魂、培根、笃行、弘志四个层面取得的系列成果。“思政教育+求职实训+跟踪帮扶”三维一体模式,打造就业指导课程矩阵,通过“珂学规划”公众号、短视频等线上平台与线下沙龙、实训营结合,提供精准就业指导,累计服务学生5000余人次,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考取外交部、选调生等就业单位,张珂详细介绍了工作室形成可推广的“求职共同体”帮扶模式。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十佳标兵”、重庆邮电大学辅导员唐子涵以“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情分析工作”为题,从学情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了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精准定位”——教育教学过程“靶向校准”——人才培养目标“圆满达成”的重要工作路径,以具体实际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介绍了重要工作举措。同时,她还就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环节展开分享。

学生出了事故,学校一定有责任吗?北京市东卫(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重庆市两江新区律工委调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任律师从法律专业角度为辅导员进行了知识普及和实操建议。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常慧明、团委冯曦老师还就近期工作进行了通报和部署。会议还举行了体育文化节颁奖仪式,卢波为体育文化节获奖团体颁奖。

会上,卢波对当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期末学生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对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汇报的成果表示肯定和鼓励,并表示,辅导员工作室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个人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有力抓手,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特色鲜明、成果丰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他指出,工作室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品牌打造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辅导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必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以责任担当提升思政引领力,党和国家对大家有期待,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二是要聚焦学生成长,以创新性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需求的深刻变化,必须要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创新思维结合AI等新技术,做细做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深耕教育事业,以示范引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辅导员工作室的基础建设和迭代升级,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辅导员风采展示的平台,创新育人理念的源头和培育思政工作专家的摇篮。
卢波还就近期工作作出部署:一是要树立牢固的安全理念,学院要建立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的机制,把隐患消除于萌芽。二是要加强学生的关注,包括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重要群体,同时开展防溺水、防诈骗、防传销等专题教育。三是要保持工作激情,假期既要休整,也要充能,以“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敬业精神,实现能力跃升与工作前瞻。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全体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参加会议。
来源:党委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