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语法化理论与数据国际研讨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and data)在法国鲁昂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30余位学者应邀出席。我校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办主任兼词典学研究所所长王仁强教授应邀在“兼类问题专题论坛”上发言,题目是“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categoriality and frequency in modern english”(现代英语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研究)。
王仁强教授发言
王仁强教授指出,现代汉语、现代英语等分析语的词类范畴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理论难题,甚至被誉为语言学中的“上帝粒子”研究。近年来,分布形态学和构式语法视角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现代英语等属于“词无定类”的灵活语言,词类属性仅体现在句法层面。王仁强教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语言观及自己提出的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模型,以当代美语语料库和《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为数据源,对现代英语中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现代英语兼类现象与词频呈正相关,这种相关性是言语表达的经济性与象似性动因相互竞争的结果;现代英语并非“词无定类”的语言,分布形态学和构式语法视角的词类研究盲目采用一阶逻辑,把分析语中部分高频概括词的多功能性解释为“词无定类”,无视社群语言的文化传承性,存在自相矛盾、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王仁强教授的发言理论视角新颖,研究数据详实,不仅准确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理论困境,同时又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得到著名语言学家、德国科隆大学bernd heine教授等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据悉,王仁强教授发言的主要内容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