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项目为桥 协同育人启新程——俄语学院与茄子溪中学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发布日期:2025-05-20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5月14日,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与茄子溪中学隆重举行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学俄语研教协同基地授牌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推进“俄语+”项目建设及协同育人方面开启了新篇章。此次签约授牌仪式共有五项议程,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张荣庆,我校招生就业处、俄语学院、大渡口区“俄语+”项目组——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茄子溪中学的相关领导、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

仪式伊始,重庆市茄子溪中学党委书记李燕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合作是中学外语教育突破“单一英语”壁垒的关键探索,通过“俄语+学科”“俄语+实践”的创新模式,将为中学生打开通往俄语国家文化的窗口,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课程的拓展,更是育人格局的升级。”期待通过高校资源下沉,构建“基础语言学习—跨文化实践—升学就业衔接”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我校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曼琳在致辞中指出,高校向中学输送专业师资与课程资源,中学为高校提供实践育人基地,这种“大学课程前置、中学师资提升”的互动模式,既是破解外语教育“断层”问题的创新路径,也是落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生动实践。她指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责任所在,也是积极推动此次项目的出发点。随后,徐曼琳与茄子溪中学校长王代光签署合作协议,两校正式建立“俄语+”项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雪松授予茄子溪中学“实习实践基地”、徐曼琳授予“中学俄语研教协同基地”铭牌。两块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两校共同打造中学俄语教育“教研高地”和基础教育一线实践平台的开始。

在主题交流环节,各方围绕“俄语+”项目的延伸价值展开深度研讨。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敢新介绍了项目的区域战略意义:“依托大渡口区中外人文创新试验区,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他还分享了“俄语+”项目的开展现状和发展思路。张雪松则从升学通道切入,解读掌握一门特色语言在升学考试、未来就业中的优势,为学生勾勒出“语言特长—升学突破—职业发展”的清晰路径。徐曼琳介绍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责任,解读了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指出人才培养要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张荣庆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此次合作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它打破了学段壁垒与校际边界,形成‘高校引领、中学实践、区域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他寄望双方以项目为支点,共研课程、共培师资、共育人才,共同推动外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来源:俄语学院

责任编辑:胡业爽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