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会科学部举行第20届教学与科学研究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3-07-03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6月28日下午3点,我校西区图书馆二楼会议室掌声阵阵,社会科学部以“中国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报告会在此举行。副校长王鲁男亲临现场,校党政办主任张季菁,教务处处长廖巧云,科研处处长李小青,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科,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副院长张幼斌、副院长郭赫男,中文系副主任胡登全以及社会科学部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报告会由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朱琦主持。
首先,社会科学部主任钟谟智致辞,对学校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上级领导和学校其他部门对社科部的大力支持和社科部全体教职工在科研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社科部师资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社科部科研工作在近年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论文与科研项目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从1994年到今天,社会科学部的科报会已经举办了20届,社会科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何天云回顾了多年来社科部科报会紧扣时代的脉搏,从分散的、无系统的阶段到今天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历程,并表示对未来社会科学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届科报会的四位发言人都是博士学位获得者,可以说是博士专场的科报会。张勇副教授做了题为《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变迁》的发言,他主要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巴、蜀各类祖源传说产生的社会情境和传递的族群情感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对历史时期中原华夏人和巴蜀本土人对巴蜀族群认同的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探讨。邓晓梅博士利用江苏吴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婚姻挤压的现状和主要原因,阐释了在婚姻挤压现状下农民择偶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陈黎黎博士题为“‘无法律,不工作’——美国尘肺救治中心的政治博弈”的发言从环境史的角度,结合中国现状和美国历史就美国历史上的尘肺病救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特别谈到生态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邹明灼博士的发言题为“社会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情感诱导机制研究”,他尝试研究情感因素在固化社会知识中的作用,聚焦重复至熟悉而至亲切这一情感历程,从正反两方面去反思集体如何接受和认同社会知识。
最后,副校长王鲁男在会上作总结讲话。王校长首先就社会科学部教学与科学研究报告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社会科学部四位博的学术汇报分别进行了点评分析,在赞扬的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并对社科部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至此,社会科学部第20届教学与科学研究报告会圆满结束。

社科部主任钟谟智致辞

社科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何天云回顾历程

张勇副教授作关于“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变迁”的主题发言

邓晓梅博士作关于“婚姻挤压与农民的择偶”的主题发言

陈黎黎博士作关于“‘无法律,不工作’——美国尘肺救治中心的政治博弈”的主题发言

邹明灼博士作关于“社会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情感诱导机制研究”的主题发言

副校长王鲁男讲话
图∕文:社科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