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主办第十五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于5月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仲伟合、副组长金莉、柴明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蒋洪新、国际翻译高校联合会(CIUTI)主席Maurizio Viezzi、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圣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协作组秘书长平洪及各位委员以及来自全国翻译本科培养单位的负责人及业界代表200余人莅临此次会议。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健、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杨志亭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弘扬传统、创新未来。围绕新时代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与会代表们从翻译专业与人文教育、翻译专业与科技创新、翻译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翻译专业学生实践成果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大会的主旨发言精彩纷呈。在上午的发言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仲伟合教授以《翻译专业教育:回顾,挑战与展望》为题回顾了我国翻译专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并从政治新思想、经济新走向、教育新变革、科技新发展四个要点阐释了新时代翻译专业教育面临的内外挑战,要求翻译专业增强道路自信,为国家战略目标实施储备更多紧缺的非英语种翻译人才,架起让世界各民族相遇相知的桥梁。他提出了新时代翻译专业发展十点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职业能力;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保障专业教学质量;利用优势教学资源,凝练专业办学特色;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信息助教水平;重视创业就业工作,推动行业深度对接;拓宽翻译学术视野,实现专业研究突破;加强国际交流互动,扩大专业国际影响;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则以《新时代翻译任务之思考》为题,对翻译学科的使命和翻译工作者的担当提出了新的思考,指出了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下、在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冲击下,翻译专业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来自华为翻译中心的前主任、现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陈圣权先生则介绍了华为翻译发展历程和译者角色定位,并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案例分析强调了人工翻译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了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在下午的大会主旨发言中,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主席、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Maurizio Viezzi教授以“当今口译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为题,结合口译质量的评价问题对口译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王立弟教授汇报了翻译本科专业竞争力调查。在最后的闭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熲教授代表协作组进行了总结发言,针对当前翻译学科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关键抓手、加强师资建设和学生母语能力培养等可行性改革建议。

与会代表们对翻译专业中的人文教育、创新改革、实践实训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明确了新时代翻译专业教育的责任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创新发展举措上也取得了更多的共识。
图/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