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我校学科办与中文系主办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咨询会”在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行政楼A301举行。来自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十四位专家通过腾讯会议与我校师生云见面,为学科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出谋划策。咨询会以“新时代、新挑战、新起点、新征程:后疫情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为主题,具体咨询项目包括:发展目标、培养方案、学位标准。专家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北京大学赵杨教授、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暨南大学曾毅平教授、四川大学傅其林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魏红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治敏教授等高校专家以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师资处赵燕清处长。此外,通过云端参加会议的还有西南大学耿军教授和重庆师范大学陈实教授。出席现场会议的有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办主任王仁强教授以及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生代表。会议由中文系主任周文德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线下一角)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分别通过线下和线上致辞。
董洪川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嘉宾、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和致谢。指出,多年来,各位专家朋友一直对川外的发展关爱有加,特别是陆先生多次莅临我校,为师生传道解惑。今天,朋友们通过在线视频为川外学科和专业发展出谋划策,这必将为川外的学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期待通过这次培养方案修订能让学生们“学有所用、学能安身,能应对当前海外汉语学习者低龄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川外的汉语国际教育“转型升级”。
张旺喜代表教指委通过腾讯视频致辞,指出在疫情期间,四川外国语大学通过这种方式主办这次会议正逢其时、十分重要,并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疫情时代出现的“留学生进不来、中国教师出不去”现象只是暂时的。世界格局在变,有“危”也有“机”,汉语人才的需求规模不会减;“线上教学”“云端会议”也不是权宜之计。强调在后疫情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的方面、方式会变;人才培养的观念也要变,要从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式/手段、目标上作出调整,要让培养出的学生成为未来30年、50年汉语国际教育的事业担当。希望通过本次咨询会增进业内共识,创造更多交流合作机会。
十三位专家依次发言,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北京大学赵杨教授,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暨南大学曾毅平教授,四川大学傅其林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魏红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治敏教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师资处赵燕清处长,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发言要点如下:

会议现场(线上一角)
①会议主题“新时代、新挑战、新起点、新征程”紧扣当前新形势,不仅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汉硕培养方案修订会,也是整个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一个专题讨论会。
②《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总体感觉很完整,既体现了新形势下在宏观理念上的转变,也有微观课程体系的调整。特别考虑到大数据、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③要强调现代语言教育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运用,针对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希望加强新媒体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④每个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考虑从西南的地缘文化、本校的资源优势方面打造川外汉教硕士的培养特色。发挥外国语大学小语种资源优势,建立本科硕士相结合的培养机制;除了教指委指导性意见的规定动作外,努力打造川外特色。
⑤突出“新时代、海内外”,注意明确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加强教学观察、教学实验、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方法设计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训练,教学实习多元化,并指出未来汉硕师资本土化趋向,定制针对国外学生的培养方案。
⑥把思政教育、职业道德和教学质量考核纳入到课程培养体系中。从语言主业和语言回归角度建议新的培养方案要走实践和学术并重的道路,注重教学、理顺学科归属。
⑦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在国内、工作岗位在国外这种局面,应根据需求方的用人规范供给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教学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能力。
⑧汉硕培养方案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需要培养什么人才,二是生源的条件,特别是政治思想状况和业务基础。三是本校特色。应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选题应基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把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有能力胜任新时代、海内外中文教学和相关任务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强调,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想方设法帮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尽快、尽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特别是汉语书面语,培养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要将文化融入在语言教学中,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发言
原计划两个小时的会议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最后,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办主任王仁强教授用“感谢、缘分、期待”六个字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感谢专家组成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方案提出的宝贵修订意见。期待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关心帮助川外以及现场莅临指导的期待。全体师生起立向一直在电脑前全程参与的陆先生致敬。
本次云会议的召开,得到了校长和学科办的高度重视,受到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会议紧扣“新时代、新挑战、新起点、新征程”主题,专家们不仅对《方案》的修订给出了宝贵意见,还围绕会议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交流讨论了在未来新形势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中,全球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同时,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专业硕士学位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是当前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学位学科建设以及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件大事,意义深远。
图/文: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