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读书沙龙丨现代社会的两条河流——消费与传统

发布日期:2018-06-07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5月25日晚,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在宏文楼“时光若刻”咖啡厅举办了第十五期读书沙龙。本期主题“现代社会的两条河流——消费与传统”由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文艺与传媒专业的郭秋和2017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蔡驰成主讲,本场特邀嘉宾为林克勤教授。

林克勤与学生们交流

传统是什么,如何传播,与现代是什么关系,又有何意义?带着一系列疑问,郭秋对爱德华•希尔斯的《论传统》展开了一系列追问,从传统、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性及身份认同三个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生活”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传统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惯例和制度。在现代生活中,传统并非科学理性的对立面,而是一种继承。以对彭水苗族文化的田野调查为例,郭秋解释了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现象,尽管传统的内容会随着历史发展而变迁,但延续传统的方式并不会发生改变。作为一种身份认同,传统需要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下去,心灵得以在传统中找到慰藉与本源。

作为一种古老语言,方言正在渐渐消失,以方言为例,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张凯丽希望寻求保护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式。保护始于实践亦终于实践,郭秋认为保护方言可以从多说方言着手。

中医专家徐文兵呼吁“回归传统,亲近自然”,提倡回归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有益身心。2016级国际商务文化专业的刘亚琪对于传统文化是否有回归本心、身心愉悦的功能表示好奇。郭秋回忆道自己在调研中体会当地苗族文化时是很放松享受的,她认为,传统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补充,在现代社会的浩荡潮流中,完全地回归传统是不可能的,部分地回归是有益的。

以托斯丹·邦德·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为主,结合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蔡驰成分享了“消费与社会”这个话题,阐释了有闲阶级的炫耀性休闲和消费。2017级文艺与传媒专业的陈健对男性统治作了简单阐述,同男性统治的男女劳动分工一样,有闲阶级和所有制是同时出现的。以2014年4月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一拍卖场景为案例分析。对于有闲阶级而言,消费的意义不是物品消费,而成了一种身份象征。2017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廖神慧对物品本身的消费即商品的价值作了补充。

“有闲阶级”由凡勃伦在1899年提出,这一概念如何定义,在现代社会其内涵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区分阶级和阶层。2016级文艺与传媒专业的易颖提出疑问。蔡驰成认为,阶级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以劳动分工来划分,“有闲阶级”这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

通过对淘宝上购物狂欢的观察,201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王朝阳表示消费的背后是人的异化,大量广告营销刺激着消费冲动。蔡驰成建议可以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找到答案,书中对于消费对人的异化和欲望消费有深刻阐释。

2016级国际商务文化专业的刘亚琪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共产主义是否会消灭有闲阶级,二是机器人的出现是否把所有人都堕化为有闲阶级?娱乐也是一种生产方式,2017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邱科科从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的理论角度出发,认为“闲暇时光”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全面进入机器人时代,我们所谓的“闲暇时光”依旧是在电视机前劳动,为广告时段生产价值。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劳动。

读书会现场

读书会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也是对正规教学的补充深化,林克勤教授鼓励读书会这种讨论形式。他充分肯定了本期读书会主题——“现代社会的两条河流——消费与传统”,认为传统代表了前现代生活方式,消费代表了后现代生活现象。

第一个话题对《论传统》的演讲,关键词是“身份认同”,传统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而不一定是对理性的否定。传统生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生活才几百年的历程。传统在前现代生活中占主角,具有一种仪式感。林克勤教授从三方面总结了传统的意义:1.传统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家园。2.传统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尺。3.传统是缓解现代社会焦虑的一剂良药。  

第二个话题关于《有闲阶级论》的思考,凡勃伦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正是资本主义上升期,现代生活正处于现代性的黄昏时期。现代性的科学向外扩张越走越远,却忽略了对人体自身和内心世界的探索,现代生活的加速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造成了人的异化。林克勤教授总结道:1.哲学作为反思的工具,可以对其他学科进行批判性解剖。2.拥有学术话语权非常重要,学术为政治提供养分,增强国家实力。3.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生活需要通过读书建构内心能量,进行自我对话。

图/文:新闻传播学院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