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俄语系第三届科研报告会在系会议室召开。系主任徐曼琳教授、党总支书记杨俊、教学督导朱达秋教授以及俄语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了激发年轻教师的学术研究热情,切实提高科研水平,俄语系对科研政策及管理做了重大改革,在加大科研奖励的同时,定期召开科研报告会,涌现了一批学术成果。本届科报会由系主任助理邵楠希老师主持,报告分别按照国别及区域研究、俄语语言学、翻译学和俄罗斯文学的学科方向进行,并在每位老师发言之后都设置了提问环节,形成了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
俄语系第三届科研报告会现场
国别及区域研究方向首先由蒲公英老师发言,她的报告题目为《中俄非毗邻地区间的铁路货运合作》。蒲老师认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渝新欧”铁路将拉近中俄之间的距离,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将扩展于俄罗斯以及欧亚大陆,其论文极具现实意义。接着敬菁华老师做了《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与合作》的发言,她阐述了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复杂形势,报告体现了广阔的视野与深入透彻的分析。最后由杨俊书记做了《中俄两河流域地方合作的总结和思考》的学术报告,他汇聚了详实的资料与数据,既是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创新的学术思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俄语语言学方向由邵楠希老师首先发言,她在题为《俄语教学虚拟化语境界面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中,从语境虚拟化的理论渊源、范畴表征和模型建构等诸多方面,对俄语在线教学中的语境建模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主体模型、背景模型、行为模型和参照模型语境虚拟化模型建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模型的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证。之后付景老师做了《观念、观念场以及观念域的相互关系》的学术报告,他分析了俄语独特的语言观念化类型,论证了观念、观念场以及观念域在构成及其结构上存在的差别,并且指出“观念场”仍是目前俄语语言学较为前沿性的课题。接着陈春红老师做了《谚语的语用效力研究》的学术报告,她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效果及其相互关系,并论证了由此而生成的语用效力。最后陈赟老师做了题为《俄汉谚语中的妻子角色》的发言,她认为,谚语忠实地记录了俄罗斯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既反映了人民的真知灼见,也体现了俄罗斯在性别文化以及独特家庭角色中根深蒂固的观念。
翻译学方向由赵小兵老师首先发言,他所做《万比洛夫戏剧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学术报告颇具特色,因为赵老师既是万比洛夫作品的译者,又是其作品的研究者。万比洛夫的剧作在世界文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被誉为俄罗斯“民族的骄傲”。胡业爽老师所做的《以方位语素为例浅析语素文化义的翻译问题》的学术报告,采用中俄方位语素对比的方法,以方位语素解析翻译语义,阐释了语素文化义的翻译问题,使得翻译实践更加趋于精细化。
俄罗斯文学方向由卢文雅老师首先发言,她以诗人的视域畅谈了俄罗斯的北方,眷恋乡土热爱祖国是俄罗斯新农民派诗人克留耶夫和静派诗人鲁勃佐夫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在诗人的笔下充满灵性。接着阳知涵老师做了《再谈普希金与莱蒙托夫同题<囚徒>之异同》的学术报告,她把两位作家在流放期间的同题诗作《囚徒》从创作背景、诗歌意象、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比,并分别指出了他们的相似及差异。最后,俄语系主任徐曼琳教授解析了她的新作《古典的即是现代的——论马克西姆•阿梅林的诗歌创作》,她的思路和方法给了年轻教师很好的启发。徐老师深度挖掘了俄罗斯新生代诗人阿梅林诗歌独具一格的创作特色,及其对18世纪俄罗斯颂诗传统和古希腊罗马诗学传统的继承,她的科研成果同时也为本届俄语系科报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全体参会教师合影
图/文:俄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