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育新才 思政融课启新程——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教学创新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14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为深入推进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课程思政与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路径,学校国语言文化学院于2025年11月先后举办在线专题教学分享会与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展示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展示、精准点评,为全院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打造了AI赋能"金课"建设的川外样本。

11月7日,学院在线举办专题教学分享会,邀请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周思邑主讲。她以获奖课程《领事与侨务》为例,分享了从"无教材、无案例、无实践"的"三无"困境,到实现"有深度、有特色、有资源、有实践、有成效"的"五有"转变历程,系统梳理教学创新全链条,并重点解读"一体贯通、三轮驱动、六力并举"的创新模式,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参考范本,引发广泛共鸣与深度思考。

11月11日下午,学院在立德楼C501开展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展示活动,教务处处长刘玉梅、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周思邑与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胡登全共同担任点评专家,周启红、徐臻、李函柯、王琥四位教师围绕"AI技术落地教学、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展示实践成果。

展示环节中,周启红老师构建"五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知识图谱、智能助教等赋能Python课程教学;徐臻老师打造中国现当代文学"123A"教学模式,以AI优化思政资源供给;李函柯老师依托"一字一文化"模块,用AI主题音乐、数字人互动让汉字教学浸润思政元素;王琥老师提出新文科课程群"四链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价值引领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

刘玉梅指出,学院在AI赋能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成效显著。老师们紧扣"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主动探索AI技术教学应用,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思维,较往年实现显著突破。她强调,教学创新需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备案“数字人文专业”为契机,重点建设交叉融合课程与校企融合课程,希望教师们进一步打开思路,推动AI技术与教学、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周思邑从比赛实操角度对每一位老师的申报材料与汇报技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胡登全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院将认真落实刘玉梅处长关于课程融合创新的指导意见,梳理整合专家建议,组织教师打磨课程设计,推进跨学科与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实践向科研成果转化,以科研反哺教学,带动更多教师参与教学创新。

此次系列活动搭建了AI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交流平台,更清晰锚定了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方向,将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持久活力,为AI赋能"金课"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川外方案。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方思英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