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6日,由我校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当代外语研究》、《外国语文》共同协办的“第四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此次大会由主会场和分会场组成,采用腾讯会议形式,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50余所院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参会,线上参会人员500多人。
首日,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廖巧云教授主持。首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查明建副校长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训精神、办学理念和相关学术平台等,并表示上外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目标,构建全球语言知识体系,鼓励语言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致力于探索新文科建设新路径。此外,他还提出,体认语言学是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积极探索,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体现,并肯定了体认语言学对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他祝愿广大学者通过此次会议互相交流探索,共同进步,推动语言研究发展。
然后,我校副校长祝朝伟教授致辞。祝朝伟副校长代表体认语言学专委会所在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此次大会主办和协办方表示感谢,向与会专家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表达了敬意。他认为,体认语言学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和实用的,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观的体现,是对后现代哲学人本思想的强调,体认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实现“建我”话语体系、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后,我校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会长王寅教授致辞。王寅教授认为,人的概念、思想、语言等都离不开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人的一生是体认的一生,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体认文明史,体认语言学将哲学和语言学紧密结合,顺应了“文史哲贯通”的新文科教学科研思路,并提到了体认语言学专委会所做的“体认+”系列研究。此外,王教授还肯定了语言研究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作用,呼吁广大学者积极响应“思想强国”号召,构建新理论以引领语言研究发展,从过去的“照着说”、“跟着说”转变为“想着说”、“领着说”,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接下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会长潘文国教授致辞。潘教授对体认语言学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完善理论体系,使学科特性明显化;二是敢于与西方哲学和语言学界对话,进一步凸显理论体系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实战性;三是解决中国语言研究问题,更好地与世界文明对话。
开幕式还邀请了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博士、协办单位代表《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中国外语》副主编常少华教授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教授致辞。他们均肯定了体认语言学的学术前沿地位,表达了对体认语言学发展前景的期待。
开幕式发言人及主持人剪影
5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作了题为“体认视域中的翻译符号学”的报告;我校王仁强教授作了题为“词类范畴化的体认性研究——从‘这本书的出版’说起”的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Coulson教授作了题为“Embodied Meaning”的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蒋晓鸣教授作了题为“The embodied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的报告;我校李洪儒教授作了题为“亚里士多德命题观及其语言哲学价值——体认语言学哲学基础系列研究(4)”的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魏在江教授作了题为“施受同辞的体认观”的报告;四川外国语大学林克勤教授作了题为“体认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本观和历史观”的报告;广西民族大学覃修桂教授作了题为“体认视角下的‘方圆’图式及其意义扩展”的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田臻教授作了题为“体认语言观下的构式提取及英语教学数据库构建研究”的报告。
11月5日上午 主场报告专家剪影
5日下午,我校赵永峰教授作了题为“权势与语言:英语介词的社会体认研究”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张智义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体认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研究:构建、意义及实践启示”的报告;我校刘兴兵教授作了题为“汉语对话共鸣的体认性”的报告;西华大学李瑛教授作了题为“英语词汇体认教学实证研究”的报告;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Ruiz de Mendoza教授作了题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revisited: an account of the role of resemblance in embodied metaphor”的报告;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Sinha教授作了题为“Culture and Extended Embodiment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的报告。
11月5日下午 主场报告专家剪影
5日下午,还设置了9个分会场,开展了以“体认语言学与语言本体研究”、“体认语言学与构式研究”、“体认语言学与修辞研究”、“体认语言学与词法、句法研究”、“体认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体认语言学与跨学科研究”及“体认语言学与文学、词典研究”为主题的小组讨论,近百人汇报了他们所做的体认语言学相关研究。评论专家有:王铭玉、曾利沙、李洪儒、覃修桂、刘玉梅、吴淑琼、魏在江、刘兴兵等教授,他们的点评既肯定了研究的优势所在,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既鼓励了青年学者的研究热情,又为他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分会场中热烈的讨论带来了思想的交融,为体认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命力。
11月5日下午 部分小组汇报和点评现场剪影
6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廖巧云教授作了题为“体认语言学与心智哲学的互动关系探究”的报告;日本早稻田大学Sakai教授作了题为“Embodied 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Words in Brain: Neural Decoding of Human Language using MEG”的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Pascual教授作了题为“On fictive interaction metaphors: From embodiment to intersubjectivity and back again”的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廖光蓉教授作了题为“中医药概念既意合又意象表达式体认研究”的报告;四川外国语大学刘玉梅教授作了题为“矛盾修辞构式形成的体认识解机制研究”的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孙毅教授作了题为“汉英‘口/嘴’(mouth)词群隐喻意义体认语言学—文化特异性探究”的报告;我校王寅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与体认语言学”的报告。专家学者们围绕“体认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主题,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多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既验证了体认语言学的实践性,又促进了体认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完善。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为体认语言学的发展之道和各位与会成员的学术之路带来了新思考。
11月6日主场报告专家剪影
闭幕式由我校刘玉梅教授主持。首先,各分会场主持人进行了小组总结发言。各位小组发言人紧扣“体认”主题,对各自的研究进行了汇报,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从不同视角,凸显了体认语言学强大的解释力。
随后,会议承办方代表廖巧云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廖巧云教授指出,本次大会围绕“体认+”主体,对体认语言学的发展、哲学和神经心理基础等进行了探讨,共吸收了中、美、西、日等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发言,500多名同仁听会。她认为本次大会主要体现了三个亮点:一为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理论基础的夯实、理论建构的拓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二为跨学科意识进一步增强,基于体认的跨学科研究不断涌现,跨学科优势不断凸显;三为研究梯队进一步优化,青年学者的不断加入既体现了体认语言学极大的感染力,又为体认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此外,廖教授还向主办和协办单位及各位与会成员表达了诚挚感谢和衷心祝愿。
接下来,下届研讨会承办方吉利学院院长孔令翠教授进行发言。孔教授对此次会议的圆满召开表示了衷心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吉利学院,表达了学校领导对承办下届研讨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全校师生的期待,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了诚挚邀请。
最后,专委会秘书长刘玉梅教授作秘书处工作汇报。刘玉梅教授向本次大会承办方和协办方表达了感谢,指出体认语言学是从“拿来主义”向“建我”话语体系转变的勇敢尝试,正处于创立中国语言学研究新门户的发展阶段,并提出将以此会议为新起点,坚持传承与发展、创新与提升,努力推动体认语言学研究的新高度。此外,她还各位学者发出了共建体认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邀请。
闭幕式发言人剪影
本次大会汇集了多国专家学者,促进了体认语言学在国际范围的传播;融合了百余名学者的思想,推动了体认语言学理论的完善和实践;吸引了大批青年学者的加入,为体认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体认语言学研究者们将继续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体系,为实现思想强国贡献一份力。
图/文: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