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吴赟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开展线上讲座

发布日期:2020-12-15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20年12月12日下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赟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历史镜鉴与发展思考”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对外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系列讲座之一,由翻译学院李希希博士主持。

首先,吴教授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分析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吴教授提到:我国的国家形象处于不断“被定位”的局势之中。冷战中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妖魔化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致使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充满了偏见。西方歪曲塑造中国形象,并凭借其话语在全球的强大传播力成为了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决定性力量。2013年中央开始提倡大力加强对话话语体系建设。因此,响应国家政策,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自塑”真实中国形象意义重大。

其次,吴教授界定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概念,分析了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和研究维度。吴教授认为,该研究目前有偏重纵向历史维度,缺乏系统的译介传播史挖掘和梳理,缺少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视角等问题。对于研究维度,吴教授指出,话语可以分为外交、政治、经济、文化话语等。确定研究话语种类后,再定位到不同维度,比如话语翻译,话语传播或接受效果。

接着,吴教授将建国至今70年分为四个阶段,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发展。她指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发展内涵,从先前多模态转向更加注重社会资源和媒介的多样性,从国家主导转向国家委托,从民族主义主导的话语体系转向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吴教授从吴岩司长“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就是提升国家形象”一观点切入,探讨了翻译学科的新使命。她强调,第一,翻译学科的发展要融合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第二,新使命要从历史新节点出发,考虑到多媒介传播等;第三,翻译学科要努力中国化,思考如何将翻译学传播学,国政,人工智能融通在一起,打造我们自己的翻译学理论体系;第四,要培养国际化翻译人才。最后,她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在提问环节,吴教授就“如何从微观层面切入话语研究?”,“英专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而言是否有局限性?”等问题与听众师生展开热烈讨论。讲座结束,主持人李希希博士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全体师生再次感谢吴赟教授的精彩讲座。整场讲座透露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以及翻译学的学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

图\文:翻译学院研究生念蕾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