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李勇忠教授和刘春燕教授应邀在川外学坛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8-05-04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8年4月27日早上9:00,应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及川外学坛的邀请,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勇忠教授和副院长刘春燕教授在我校博文楼六楼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量名转隐喻关系的认知新解”和“促进研究生学习的产出性评价任务探索”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姜孟教授主持,我校部分青年教师以及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报告开始前,姜孟教授对李勇忠教授和刘春燕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他们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接下来,讲座正式开始。

李勇忠教授的讲座“量名转隐喻关系的认知新解”分为三部分。首先,他介绍了名词表量结构的基本形式、功能以及既往研究。随后,李教授基于汉语古典诗词语料,分别从转喻、隐喻视角对汉语表量结构进行认知阐释。他指出,转喻视角下的汉语表量结构主要有“数+量+名”、“数+量”、“数+名”、“名+数+量”、“数+量+形”五种,而隐喻视角下仅有“数+量+名”和“数+名+名”两种。最后,李教授归纳指出,量词与原名词组合后为转喻关系,原名词与现名词聚合后为隐喻关系。量词与现名词为组合后的隐喻关系,但量词有时无法展现名词的形态,需要借助名词来充当量词,即名量词。此时的名量词与名词虽为组合关系但却也产生了隐喻机制。因此,转喻和隐喻作为两大认知机制共同构建表量结构中成员之间的关系。

刘春燕教授的讲座“促进研究生学习的产出性评价任务探索”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她从促成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的定义、产出性评价任务及其分类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随后,刘教授通过对现有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进行反思,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乏自主性、语言产出能力差、被动接受知识等问题,引出研究问题——研究生课程的产出性评价任务是否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相一致的产出性评价任务是否促进学生认知投入?接着,她介绍研究设计,并对行动研究方法和基于产出的评价模式进行了论述。随后,刘教授报告了其研究结果并就其进行讨论。她指出,采用基于产出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对于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研究生综合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和教师过程式的指导与反馈,学生的论文成绩有显著提高。最后,刘教授表示,设计优质真实的评价任务,提高学生产出的质量,开发标准的学生产出任务范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阶段,在座师生与李教授和刘教授进行了互动,气氛活跃。最后,姜孟教授总结指出,李勇忠教授的讲座理论性强,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刘春燕教授的讲座实证性强,严谨精致,应用导向。两位教授的讲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令人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在热烈掌声中顺利落幕。

李勇忠教授作讲座

刘春燕教授作讲座

姜孟教授做主持

现场互动交流

讲座现场

图/文:陈敏、张玉梅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