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方法与科研:学术创新漫谈——博士硕士互动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0-23 17:14:09.0 阅读:526次
2013年10月16日晚7点,在博文楼四楼学术报告厅,姜孟、段俊晖、刘兴兵、薛红、吴兵等博士应邀莅临科研沙龙,与硕士生进行了交流与互动,讲座由刘玉梅教授主持。几位博士嘉宾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学术创新的理解以及如何走向学术创新的方方面面,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刘玉梅教授首先对各位博士做了简单介绍,并向他们的到了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欢迎。
主持人介绍嘉宾
接着,她邀请科研沙龙会长吴晓松同学简单介绍了创新和学术创新定义,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吴晓松同学介绍定义
随后,刘玉梅博士邀请各位博士对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姜孟博士率先谈到科研与学术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小目标的不断实现是创新的方式之一,知识的拓展是创新的途径之一,并形象地将理论与科研素养比作人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接着,段俊晖博士以《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概括了做学术的三种类型,即开创型、修正型与总结型。他把做学术比作盖房子,没有坚固的地基,房子就无法建成,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打好基础非常重要。随后,段博士又以电影《嚎叫》与乐高玩具为例,生动地阐述了它们是怎样实现创新的。而刘兴兵博士则是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引,指出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的研究烂熟于胸,转换视角是创新的途径。他先以文献综述为例,阐明知识梳理的重要性,又以医患对话为例,再次强调了转换视角、开拓眼界的重要性。吴兵博士以跨学科融合为中心,从选题、理论和方法三方面解释了创新的途径及创新所需的素质,并以外交辞令、意识形态和大国外交之间的关系为例,强调了学科、资源融合与整合的重要性。最后薛红博士援引“创新是学者的生命力”,强调了创新在学术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她还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亲身经历为例,告诫研究生要脚踏实地,在践行小事中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随后,薛博士又着重强调了知识积累与勤于思考的重要性,脚踏实地与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在各位博士的发言过程中,刘玉梅教授分别对各位博士的发言进行了简洁精练的总结,让思想和经验更好地得到了分享。
博士们无私分享经验
在接下来的硕博互动环节当中,同学们受到博士老师们的鼓励和激发,从一开始的胆怯到积极踊跃提问,把互动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就工作与继续考博、专业理论的选择问题、研究面大小的问题、如何读书才有效率、选择导师应该注意什么、研一的诸多困惑等等提问,几位博士和主持人一一作了详尽解答和对话,他们思维敏捷,观点凝练,知识渊博,谦虚严谨,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在座的研究生分享这自己的宝贵经验。活动从预期的一个半小时延长到了两个小时。
硕博们友好热烈互动
最后,刘玉梅教授再次对各位博士表示衷心感谢,他们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能的无私奉献及倾心分享值得我们尊敬。她简练总结了学术研究的两个层面:高屋建瓴式和脚踏实地式,而无论哪一个都需要我们从搭建广博的知识构架、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拥有勤奋不懈的实践力做起。对初入学术之门的同学们她提出了四点建议:抄、改、研、发,并对这四点进行了简单阐释,令在场同学获益良多。最后,刘教授指出导师与同学们亦师亦友,并希望在座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引下,奋发向上,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本次科研沙龙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