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刘勇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五四”》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中文学院邓齐平教授主持,我校教师、本硕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勇教授开门见山,抛出问题“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因为“五四”是我们民族绕不过去的话题,并从“五四”的启蒙精神——立人思想、“五四”形成的文学经典和对鲁迅那代人的思考三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其次,刘教授谈及五四新文学的几个核心问题:第一,五四新文学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为的选择;第二,弃医从文不是鲁迅一个人的选择,而是整整一代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第三,天降大任、走向世界,是五四一代人的普遍行为。
谈及鲁迅先生时,刘勇教授从探究“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出发,分析了鲁迅作品的批判性和国民性在当今的社会价值,从而探讨其与“五四”关系。刘教授言语生动、见解新颖,围绕时代背景、作者特色,提出了“鲁迅不是‘新青年’”的观点,并从“年龄”“一出现就是高峰”“完整系统看鲁迅”“特点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受众面小”五个方面作出全面,深入地讲解,让与会者见微知著,进一步深化对于“五四”时代的认知。
“五四”是新文化、新文学、新思想、新道德和新语言的结合体,它的核心就是"立人""立群""立邦",而立人首先就是立青年。青年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多了解社会,多认识世界,包括多阅读经典。刘勇教授在最后鼓励在座同学们傲霜斗雪,挥洒青春汗水,增进个人本领,无愧时代。
以奋进之姿,谱现代华章。刘勇教授用先辈的振奋之语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五四”;用时代的昂扬之气激励着我们弘扬五四精神,绽放青春色彩。
文/新闻中心 颜丽禅
图/新闻中心 姜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