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邵璐教授做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20周年庆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2-11-25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11月23日下午16:20,由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举办的外国语文研究中心20周年庆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线举行。主讲嘉宾为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邵璐教授,讲座题目为“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框架、思路与方法”。本次讲座由我校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胡安江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邵璐便指出,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是近年翻译学的“最热”话题。随后,她围绕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和传播,将此次讲座内容分为了五个部分,并结合具体的研究个案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与传播的规律。首先,通过分析其在三个历史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她指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经历了不断丰富、愈加繁荣的过程;然后,她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国内外影响因素,并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以及译介途径三个角度对其规律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她从译出、译入和数字化三个不同的视角切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模式与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译出行为”、海外译介主体模式下的“译入行为”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海外译介模式。第三部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译者类型和翻译模式。她指出,研究国内翻译家、海外翻译家和类型文学译者等不同译者类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构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译者体系;“走出去”译者类型主要有中国本土译者、海外华人译者、海外译者以及中外合作译者,通过宏观微观相结合、利用语料库、个案分析以及利用翻译社会学等研究方法考察不同类型译者的风格,有利于译介主体模式研究的长远发展。第四部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效果。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是循序渐进的;“熊猫丛书”计划以及余华等中国作家作品进入海外市场表明,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传播语种亦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接受效果并不理想。最后一部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提升路径。从译介的主体、内容、受众和途径等方面综合来看,作者和译者共同努力、中外合作译介模式、挖掘读者的兴趣偏好、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翻译媒介、官方机构的支持引导,都不失为有效途径,以期探究融合多维力量的文学作品外译模式,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邵璐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之前,现场师生就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范式、效果评估和文献综述的撰写等话题与邵璐教授进行了互动讨论,邵璐教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胡安江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邵璐教授呈现了一场全面详尽的全景式讲座,既有完善的研究框架,也有具体的研究个案,既有学界热议话题的分享,也有对译界研究薄弱环节的反思和对研究视角的创新拓展。邵教授的讲座,信息丰富,视角多元,既开拓了听众的视野,也让听众领略了她严谨且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思维,给予听众以极大的启发和引导。

图/文: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