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应邀来我校举行题为“隐喻研究的心物随附性维度”的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5-06-18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5年6月10日下午,应我校研究生院的邀请,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徐盛桓教授在西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题为“隐喻研究的心物随附性维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王仁强教授主持,我校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认真聆听了本次讲座。
徐盛桓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徐教授通过讲解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分层现象引导大家对心物随附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教授谈到,自然界中的高层次事物随附于低层次事物,而低层次事物决定高层次事物。心物随附性就在于事物的心理属性随附于其物理属性。紧接着,基于莱布尼茨的“同一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identity)”,徐教授对如何运用心物随附性来研究隐喻进行了讲解。同时,徐教授通过分析哲学的逻辑演算方法剖析了隐喻的“同一性”及“不可分辨性”,并指出其两大特征,即现象特征(phenomenal character)和质地内容(qualitative content)。为了让听众对隐喻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的“同一性”和“不可分辨性”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徐教授还形象生动的列举了多个实例。最后,徐教授论述了四大不同类型的同一性,即基于相同性的同一性(sameness-based identity)、基于相似性的同一性(similarity-based identity)、基于相应性的同一性(correspondence-based identity)和基于相关性的同一性(relevance-based identity)。徐教授的报告立意新颖,主题明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大家享受了一场充满哲学思辨的学术盛宴,极具启发性。
最后,王仁强教授再次对徐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对此次报告进行了简单总结。他指出徐教授的报告内容详实、逻辑缜密,清晰地勾勒出隐喻研究“同一性”及“不可分辨性”问题,而且徐教授对“同一性”的分类对隐喻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徐教授缜密的逻辑和独到的见解既让听众增长了见识,又收获了新的学术启迪。
此次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作报告

王仁强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图/文:研究生院、川外学坛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