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讲坛(第168期)“高校教师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6-16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为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数字化管理和教学能力,助推“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6月12日上午9:00,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嘉陵讲坛(第168期)“高校教师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讲座在立德楼A609会议室举办。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爱玲教授主讲,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副部长陈惠主持,各学院80余名师生参加。

乔爱玲教授的讲座聚焦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字技术和课程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围绕融合的原理、目标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在全面梳理数字化教育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和数字人文研究背后的原理和本质,明确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迫切性,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必要性以及老师树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关键性。她指出,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以更好实现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接着,乔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目标,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尤其是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此外,乔教授也特别提醒勿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切忌在技术世界里迷航,切忌出现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等问题。

最后,乔教授围绕关键词“深度融合”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思路与方法。乔教授指出,实施“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实施整个“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基本思路,也即变革课堂教学结构。乔教授认为,实施“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二是要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三是要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源,以便作为学生的认知探究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体验与内化工具。此外,乔教授还就混合式教学与老师们进行分享,从教师、学生、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比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同时结合雨课堂、慕课等平台的实际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最后,陈惠老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高等教育也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尤其是在面对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挑战和机遇面前,作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化发展关键主体的教师,如何超越传统和惯性的认知模式,把准“数字化”与“课堂”的全方位融合规律,实现数字技术和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时空的融合,以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新的教育生态,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乔教授的讲座从教育数字化的政策走向、政策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数字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目标、思路和路径等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既厘清了深度融合的思路,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提供了一定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指导性,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图/文: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