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开办线上“语言智能大讲堂”

发布日期:2020-12-15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20年11月25日至12月10日,我校“语言智能大讲堂”在线上成功开办,共举办7场在线“语言智能大讲堂.名家讲堂”学术报告,大讲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和川外学坛联合举办。

在此期间,共邀请到七位重量级来自语言学界、人工智能学界、医学界等领域的专家作报告,他们分别为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林鸿飞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秦兵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颜红梅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陈健尔教授以及同济大学黄立鹤副教授。本次系列活动由语言智能学院院长、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姜孟教授主持。除我校部分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会以外,来自全国各高校、语言智能行业产业界的累计数千名专家、学者、老师及同学也参与了本次活动。

姜孟教授主持

11月25日下午2点30分迎来了首个出场此次学术盛宴的专家——冯志伟教授。他带来了一场题为“机器翻译和它的三种类型”的讲座。首先,他阐述了机器翻译产生的原因,他指出由于语言是人类交流、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应运而生,接着介绍了机器翻译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进而分别梳理了三个阶段的主要历程。最后冯教授借用但丁“我们一起攀登,直到我透过一个圆洞看得见一些美丽的东西显现在苍穹。我们于是走出这里,看见了满天繁星。”的名言来告诫大家机器翻译前景光明,应努力钻研,去探索机器翻译更美好的未来。

冯志伟教授

紧接着,胡开宝教授作了第二场题为“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的讲座。首先,胡开宝教授为我们界定了语言智能的范畴,指出其核心是语料库,并强调了语言模型对语言智能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语言智能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研究领域。谈到外语教育时,他表示现阶段应调整外语专业培养方案,增设语言智能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践,推动培养对接语言智能发展的外语专业人才。胡开宝教授的报告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对语言智能及外语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线上线下引起了热烈反响。

胡开宝教授

12月1日下午2点30分,林鸿飞教授作了一场题为“语言与智能”的讲座。首先,林鸿飞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背景。人工智能下分五个子学科,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接着,林鸿飞教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出发,以语言教学大数据挖掘为例,说明语言学和人工智能这两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交集性,语言学与计算科学的交叉是必然的结果。接着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语言智能的研究实例,这些研究将语言学的知识融入了计算机中,使得批量研究文本成为可能。最后林鸿飞教授以“交叉是创新的普世之道”和“语言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得语言者得天下”为总结词,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语言智能发展的方向。

林鸿飞教授

紧接着,秦兵教授作了第二场题为“智能写作和智能阅卷”的讲座。首先,秦兵教授从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着手,依次介绍了智能写作的研究现状、智能写作技术在各种文本中的运用、智能评阅技术以及对该技术的总结与展望。秦兵教授谈到,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及认知智能三个阶段,目前可以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数据到文本的写作、诗歌写作、办公文书辅助写作等诸多领域之中。接下来,秦兵教授介绍了智能评阅在诸多考试中的运用,尤其是用于语文作文自动评分方面。最后,秦兵教授总结道,目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写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对此,秦兵教授提出了自己对该方面的研究展望,希望智能写作能够呈现出更加图文并茂的多模态形式。

秦兵教授

12月3日下午2:30,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颜红梅教授作了题为“脑信息认知解码进展与初探”的学术讲座。首先,颜红梅教授表示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读脑”,对脑信号进行解码,就可获取隐藏在大脑中的知觉、想象、意识、梦境。随后,颜红梅教授介绍了两种脑解码的方式,即基于脑电信号的脑解码和基于fMRI信号的脑解码。其中,颜红梅教授对基于fMRI信号的脑解码方式重点且详细地进行了介绍,例如基于分类的读脑、基于重构的读脑以及基于语义和文本的脑解码,带我们一起探索了脑的神秘世界。最后,颜红梅教授讲述了基于fMRI信号的脑解码技术现存的困难,以及对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美好的展望。

颜红梅教授

12月10日下午14:30分,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陈健尔教授开展了一场关于“神经调控技术康复应用研究进展”讲座。讲座主要介绍了神经调控理论和神经调控技术应用进展两方面。陈健尔教授首先提出了在“大脑网络结构与功能连接”方面的最新观点:大脑是人体功能适应和变化最大的器官,同时大脑适应和变化可延展和可调节。随后陈健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神经调控技术应用的进展。包括应用各种现代科技方法以及通过调节控制特定的神经区域或网络功能用于康复治疗,他认为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秉持“靶向性、精准性、可持续性和神经动力学效应”的原则。最后陈健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失语症、认知障碍等方面的治疗方法。

陈健尔教授

下午16时,同济大学黄立鹤副教授做了第二场题为“多模态视角下的老年语言学研究”。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解,第一个方面是老年语言学的构建背景与研究现状,第二方面是老年语言现象的多模态研究,最后一个方面是多模态研究的启示和一些感悟。他指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此现状下,老年语言学研究具有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社会关怀等多重研究意义。他分析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历时发展,理清了该研究方向的历史,用著名的修女研究举例说明了老年语言学研究的特点。他指出,多模态研究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多维性,数据的集成性和方法的交叉性。他还详细介绍了老年语言学最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如:受控实验法、个案跟踪研究、民族志法等。最后,他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老年语言学的目标与展望。

黄立鹤教授

本次系列讲坛立足语言智能与语言类脑智能前沿,内容丰富,水平高,指导性强,紧循语言智能学院的发展定位,不仅勾勒了当今语言智能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为学院下一步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语言智能研究生培养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第一个“语言智能学院”今后的发展和新文科建设改革“求了教,问了计”,征集了新思路,聚合了智力资源,必将有助于学院更好的承担起为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文科人才培养探路的责任与使命。

语言智能学院、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川外学坛联合供稿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