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沙龙】第73 期 —— “奈达悖论”的默会认识论消解

发布日期:2015-05-13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556晚,科研沙龙第73期活动在博文楼四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奈达悖论’的默会认识论消解”,由张凌副教授主讲,原卫国博士主持,王寅教授、刘玉梅教授以及曾国才博士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我校研究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原卫国博士简要介绍了张老师,并对在座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张博士就“奈达悖论”从默会认识论的视角逐步阐释其消解缘由。首先,通过对四个译本的产出过程和对比,张老师提出了体验翻译的概念,并以翻译与数学迥然不同的生动例子揭示了翻译作为人文学科的独特属性,引出翻译的定义问题;谈到翻译,都会提到奈达,张老师简要介绍了尤金奈达及其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和对中国译学的影响,并指出“奈达悖论”不可盖棺定论。
紧接着,张老师就“奈达悖论”提出之缘由做了简要分析,即翻译本质的矛盾认识;随后从翻译理论作用认识的偏差,强调单一的翻译准则,过多强调语言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奈达悖论的成因。
接下来,张老师从默会认识论的视角具体论证了“奈达悖论”的消解,首先娓娓道出了西方古代认识论(先验知识与后验知识)、中世纪认识论(基督教与古代认识论的合流即经院哲学)、近代认识论(经验论和理性论)及其代表人物,随后清晰地介绍并阐释了波兰尼及其默会认识论,指出人类获取的知识可以分为默会知识和明言知识两类,且默会知识具有优先性;紧接着介绍了奈达译论所处的时代背景,最后提出默会知识优先性原理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充分注重积累默会知识,了解相关的明言翻译知识等。
最后,张老师总结,奈达翻译的洞见符合人们获取翻译知识的实际过程,以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为基础可以发现,奈达对翻译的认识看似前后矛盾,其实是对翻译本质的逐步深化认识。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在场研究生积极发言,张老师耐心解答,各位嘉宾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最后原卫国博士简要做了总结。由于时辰已晚,大家的感激之情、佩服之情只能溶于掌声中,本次活动完美落幕。

原卫国博士主持

张凌副教授精彩演讲
图/文:语言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研沙龙(图:宋东亚;文:郭倩)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