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载喜简介:

发布日期:2013-10-24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生导师谭载喜教授来我校讲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0-24 16:04:00.0 阅读:609次
10月22日上午10点,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博士生导师谭载喜教授莅临我校,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翻译原型与属性”的精彩讲座。讲座在博文楼六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研究生院侯国金教授主持。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对翻译感兴趣的研究生们纷纷闻讯赶来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谭教授先引入翻译学的概念。他在简要梳理了以往不同的翻译理论家有关翻译基本概念的论述后,指出过去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很多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不利于我们更客观地理解翻译问题,他进而提出了翻译原型问题,认为现实的同一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译文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型,只是不同程度上接近这个原型而已。另外,谭教授通过五个图表来分析翻译的对等性和相对性。通过对五种不同情况下翻译对等问题的探讨,谭教授总结出对构成翻译定义的两个方面:第一,翻译必须包含“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第二,翻译必须考虑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对等。为便于大家理解,谭教授以电影《夜宴》是否是对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翻译为例,阐述他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夜宴》与《哈姆雷特》虽然有某种相似度存在,但是这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所以,就不能把它定义为翻译。
此外,谭教授还指出翻译正是源语文本在目的语中的相似物。他提到,翻译如同一个混血儿一样,既不能说他完全像父亲,也不能说他完全像母亲,翻译处在一个中间位置。他认为,翻译中绝对的对等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翻译在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两极之间移动,因此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化的译本,存在的是无数个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译本。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师生们就“翻译的对等性”,“翻译的前景”,“译本的好坏评判标准”等问题和谭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此次讲座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同学们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现场

谭载喜教授做讲座
谭载喜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翻译学硕士、博士;曾执教湖南师大、深圳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兼任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奈达翻译学暑期研究学院(意大利)讲座教授。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多套翻译研究丛书及学术期刊的编委、匿名评审专家。出版著、译作15部,论文百余篇。曾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广东省级“九五”重点课题1项、校级课题20多项(包括在香港和国内各大学承担的项目)。3部著作先后5次获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多篇论文分别在境内外获奖。代表著作包括:《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教育部推荐高校研究生教材)、《翻译学》﹑《新编奈达论翻译》、《幸运的吉姆》(小说译著)等。
图/文:研究生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