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日期:2019-11-07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11月4日上午,应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长栓教授在西区教学楼B2-2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翻译的三个标准‘信’‘达’‘切’及其实现途径”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是翻译学院本科教学实践周的首场活动。讲座由我校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

胡安江主持讲座

胡安江首先对李长栓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李长栓教授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以及在口笔译实践中所取得的卓著成就。

李长栓介绍了他近一年来的最新研究心得——“信”“达”“切”翻译思想。李长栓教授赋予了“信”“达”“切”三个字全新的含义,指出“信”“达”“切”是翻译的三个基本标准及实现途径:“信”即忠实,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要求准确、达意、符合作者意图,对读者负责;“达”即通顺,要求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逻辑通顺,对读者负责;“切”即好用,要求符合翻译目的、适合交际情境、满足委托人需要,对用户负责。“信“的抓手是理解,要求全方位理解原文,译者的理解程度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理解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达”的抓手是表达,不仅要符合语言习惯,而且要表达出作者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具体抓手包括用词、搭配、结构、衔接等。“切”的抓手是变通,要实现变通即要符合翻译目的和委托人要求,注意使用场景,译文可以与原文表达方式相同、相近或完全不同,实现翻译变通的方式有不说,少说,多说和更换说法等途径。“信”“达”“切”可涵盖各家标准,与“目的论”一脉相承,是“目的论”的中国化。李长栓通过大量丰富例证从正反两方面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信”“达”“切”的翻译思想。

李长栓作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中,李长栓语言诙谐幽默,例证经典隽永。他认为:翻译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再现真相的过程,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从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原文进行调查研究,进而解决相关问题。他同时指出,译者要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基础。

在问答环节,李长栓与我校师生就权衡翻译的效率和质量、翻译技术、译文审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耐心解答了所有问题,分享了他的翻译经验和让人钦羡的译者经历,为现场师生推荐了一些实用书籍及高效搜索资料的方法。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上前请李长栓教授签名、合影。

同学们找李长栓教授签名

合影留念

图/文:翻译学院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