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0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和龙教授为我校师生做“谈谈汉译美国小说《一睡七十年》”主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胡安江教授主持,科研处严功军处长、马武林副处长及相关院系师生100余人参加。
作为欧文名作的第一个中文译作及目前可考的汉译第一篇美国小说,张和龙教授将上海《申报》刊登的《一睡七十年》译作置于中国近代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张和龙教授阐述了欧文名作与《一睡七十年》的翻译背景,以及《申报》对翻译事业的巨大影响作用,阐述了当前学术研究范式不断改进的现状。
第一部分是“再创作”在近代小说中的大胆尝试。他表明,这并不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翻译作品,而是利用域外文学素材“再创作的另类小说”。张教授通过中译者对传统文学形式的袭用和模仿、“西洋景”的消失、受到修仙类型的道教故事的同化这三方面的原因分析,论述其作为“假扮的小说”之一,用极端同化的方式改写了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具有“再创作”的特点。此外,张教授通过阐述“伪作”和“伪译”的区别,指出《一睡七十年》作为“伪作”,促成了中外小说具有开拓性的一次重要交流,是当时知识界及文化“睁眼看世界”的可贵尝试,标志着近代中西比较文学意识的最初萌芽。
第二部分是“去异域化”,即得不偿失的跨文化译写策略。张和龙教授通过正反论证,引用林纾的翻译小说《黑奴吁天录》,论证了中译者在《一睡七十年》中采用的是“本土化”的译写策略,译作只传译了岁月流逝的沧桑感,丢失了历史变迁和时代错位的荒诞感,抹去了特定的美国历史背景和异域文化内涵,违背了“陌生化”的文学审美规律。
第三部分“述奇志怪”,即近代比较文学意识的最初萌芽。张和龙教授看到了此篇译作中蕴含的梦文学、隐逸文学、道家文化,阐明了在中西文类比较意识的驱动下,中译者将其译为了一篇述奇志怪的中式小说,并解读出译者试图用道家的遁世思想传译原作的“逃避主义”主题内涵。
在讨论交流环节,张教授热情了回答了与会老师的疑惑,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英语学院学生问及申报的译作方式是否由西方人口述,中国学者的笔录进行了文学改写。张教授通过对历史资料掌握程度来回答,叙述本堂讲座中涉及的三篇译作的方式,最大可能是被西方人推荐,当时的学者是运用语言学进行翻译的“再创作”形式。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胡安江教授认为,“张老师融合了很多研究方式,包括期刊研究、比较研究、形象学研究等,娓娓道来、史料信手拈来,具有顶尖学者的学术风范。本场讲座内容丰富,再次表明了比较学研究有广阔的学术空间。”
张和龙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提出希冀,文化应互鉴与交融,心灵应契合而相同,在学术上要加强交流,在文化上碰撞出火花,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要提高沟通,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图/文: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