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新视野·新课程”之“歌乐名家讲坛”国内专场第二讲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3-03-21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23年3月15日晚7点,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主办的“新文科·新视野·新课程”之“歌乐名家讲坛”国内专场第二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坛活动特别邀请到国内著名学者王铭玉教授作为主讲人,讲座以“外语人才的十大发展取向”为题,由俄语学院院长徐曼琳教授主持。共70余名师生云端相聚,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王铭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前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副主编、《外语学刊》主编,现任《语言与符号》《中译外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审稿专家,国内十余个外语刊物编委;兼任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外文学会会长等职务。

王铭玉教授共从十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外语人才的发展。王教授认为,外语人首先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还要有加强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更要拥有家国情怀、自信和有意志力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语言能力是基本功,提高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才能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王铭玉教授提出,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扎实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合格外语人才的标准,外语教学就是外语语文教学,外语人就是将“语”与“文”结合起来,口头语交流和书面语交流缺一不可,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合力,即求真与求善相结合。

王铭玉教授指出,现在许多外语学习者缺乏问题意识,有知识而无见识,有论域而无论题,有说明而无议论。在谈到从课堂环圈看发展时,王教授指出,第一、二、三课堂应同时进行,并以第一课堂的内圈为核心,第二课堂的中圈为条件,第三课堂的外圈为保障。

王铭玉教授还对同学们提出希冀,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有智商和情商,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志商,要坚忍不拔,有自制力和果断性,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王铭玉教授耐心仔细地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指出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外语教育正面临巨大挑战,外语教育该走向何方,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警醒大家要做机器的主人,让机器为我们所用,要在不断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充分应对时代的变化。

王铭玉教授的讲座紧扣师生需求,通俗易懂,与会师生都受益匪浅。徐曼琳教授在讲座的结束语中向王铭玉教授郑重表达感谢,指出此次讲座对同学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与课程思政工作以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开展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处于迷茫时期的师生们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图/文:俄语学院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