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冯亚琳教授主持的重庆市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文化记忆场”研究》结题评审会在我校博文楼三楼报告厅举行。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阳奎兴副主席、唐旺虎主任、陈开慧调研员、廖七一教授、李小青教授、段俊晖教授作为本次结题报告的评审专家参加了此次结题报告会。该项目是在我校的重大项目基础上发展而来,2012年成功立项为重庆市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产出最终成果《俄罗斯文化记忆场》、《日本文化记忆场》、《韩国文化记忆场》和《重庆文化记忆场》等4部专著和《德国文化记忆场》、《法国文化记忆场》、《西班牙文化记忆场》等3部编译著。
项目负责人冯亚琳教授首先进行结题汇报。她指出,在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秉承学科交融的理念,利用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以及以老带新、培养队伍的方式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该项目对以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为代表人物的“文化记忆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用“文化记忆场”替代了诺拉的“记忆的场所”这一概念。“文化记忆场”指向的不是僵化了的形象和概念,而是处于变迁和张力之中“文化现象”。本项目的研究表明,这些文化现象不仅是一个民族记忆的对象,更是构建集体同一性的反思的对象,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研究产出的丰硕学术成果表示高度赞赏。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唐旺虎主任发言,该项目的最终成果超出预期,文化记忆场方面的研究处在我国的领先地位,其价值也就体现在此,在当前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该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深入了解西方文明的窗口。他还对我校长期以来奋斗在学术一线的学者的学术作风、学术成果等表示了肯定,希望我校今后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术研究上创造更多的成果。
重庆市社科规划办的阳奎兴副主席最后总结发言,冯亚琳教授主持的《“文化记忆场”研究》项目做得很扎实,其最终成果远远超出计划,并且能够将学术性和通俗性二者完美结合。书中选择的词条以及文化片段则体现了项目组成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他从加强项目意识、推广意识和品牌意识三个方面为该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最后,阳奎兴副主席代表专家评审组宣布,经过评议,一致认定《“文化记忆场”研究》项目完成质量高,学术意义大,符合结项条件。
科研处李小青处长主持
冯亚琳教授进行结题汇报
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唐旺虎主任发言
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阳奎兴副主席发言
图/文:科研处